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https://www.051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编程要点 > 资讯 > 正文

视频专访 | 镁伽机器人黄瑜清:我们用心做机械臂,帮助科学家救助千万患者

发布时间:2018-07-16 09:01:17 所属栏目:资讯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导读:副标题#e# 原标题:视频专访 | 镁伽机器人黄瑜清:我们用心做机械臂,帮助科学家救助千万患者 编导|何天儒作者|郭佳莹摄影|李兴雨 后期|徐彬 2016年底,黄瑜清怀揣着自己的BP,数不清进出了多少家投资机构的大门。 当时的镁伽团队只有三个人,没有成形的产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原标题:视频专访 | 镁伽机器人黄瑜清:我们用心做机械臂,帮助科学家救助千万患者

编导|何天儒  作者|郭佳莹 摄影|李兴雨  后期|徐彬

2016年底,黄瑜清怀揣着自己的BP,数不清进出了多少家投资机构的大门。

当时的镁伽团队只有三个人,没有成形的产品,技术研发正遭遇难题。最令他沮丧的是,多数投资人都并不理解他所做事情的价值,“每到融资尽调环节,那些行业专家也觉得我们是年轻人瞎胡闹。”

 显然,机器人并不是当年资本圈热门的概念。对镁伽创始人黄瑜清来说,那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

 两年后,当黄瑜清再提起创业之初所遭遇的“冷眼”时,笔者仍能感觉到他心里在暗暗“较劲”。他想证明,“镁伽不但死不了,还可以活的很好。”

 2018年6月1日,是镁伽成立2周年的日子。伴随而来的“生日礼”是来自愉悦资本领投,明势资本、臻云创投、英诺天使基金以及上海逐鹿资本等知名机构跟投的千万美元A轮融资。

 产品研发节奏也紧跟步伐。目前,镁伽机器人围绕六大核心技术申请了60多项产品技术专利,主要分为“核心零部件”和“机器人本体”两大产品线,应用于生命科学、智能制造、智能零售三大领域。2017年便已实现百万级销售额,2018年第一季度在途订单突破三千万,机器人产品在总销售额中占比约65%,有望今年底实现盈利。

 好的创业者必须比投资人看得更远,而黄瑜清和小伙伴们遥望到的未来是——机器人来了。

1、国产精品替代进口,机器人是个大市场

早在创业之前,黄瑜清和镁伽的两位联合创始人就共同任职于一家电子制造企业,有着八年之久的共事经历。

 黄瑜清主要负责电子测试、测量产品的研发,都是非常专业的数据采集分析设备;张琰(现任镁伽CPO)负责高端的化学分析设备研发,本身也是国家的重大科技专项;乔志新(现任镁伽CMO)主要负责整个公司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流程管理,精于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市场导入、市场营销策划的整个流程。

 在这家典型的中型电子制造企业内,尽管三人分属不同产品线,但却共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2010年前后,劳动力成本增长的非常快,制造成本占比不断提升;同时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商业形态大规模兴起,许多有经验的工程师都更愿去做新经济,一来时间自由,二来赚的更多。

 据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电力电子技术》2012年3月刊报道, 从2006-2011年的5年中, 中国电子百强企业共计引入“技术型”人才约3000余人, 而流出的技术型人才却达到约1500 余人, 引入和流出的比例约为 2:1。由此可见,中国电子行业技术型人才的流失量之大。

 “这些有经验工程师的流失,导致许多生产工艺都没有流传下来,使得生产过程中不断出现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产品质量的波动。”黄瑜清对此深有感触。

 为了解决人才流失所造成的工艺流失问题,黄瑜清等人私底下分头做了很多市场调研工作,最先想到的办法就是采用机器人代替人。

 “我们三个几乎看遍了市面上所有能找到的工业机器人。”但由于中国机器人产业化起步较晚,导致中国机器人市场呈现出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性能优秀的进口产品太贵,“大概在20-30万/台之间,再加上系统集成的费用,价格基本要在此基础上再乘以2。”便宜的产品技术代差又太大,“低端国产机器人大概在1万元以内,但其性能指标无法满足诸如电子制造这样的需求。”

 在黄瑜清看来,中国劳动力紧缺和人口红利消失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这也在从制造业逐渐向其它行业蔓延。自动化和机器人本该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和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黄瑜清等人最初所预想的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产品,市面上居然并不存在。

 当时,机器人的普及还仅限于汽车制造、船舶、焊接、喷涂等重型应用领域,基本由“四大家族”(库卡、ABB、安川、发那科)所垄断;而新兴领域的普及率还非常低。

 黄瑜清认为,限制普及率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投资回报率”。“对于大量中小型企业说,企业主投入自动化设备时,优先考虑的就是投资回报率,这个和工人工资一定是要可比的。中国平均工人工资每年大概在6-8万,显然当时还没有这样的产品。”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调研结果,2016年初,黄瑜清去到上海参与了CES展会,也走访了一些工业机械展,而在展会上观察到的情况和当初在行业里调研的情况是一样的。

 与此同时,黄瑜清便早已经萌生了解决这个痛点的想法。

 无数个白天和夜里,黄瑜清和乔志新、张琰聊了很多关于产品的定义、构想,希望能够用一个与市面上完全不同的技术路径把产品做出来。

 黄瑜清解释说,传统机器人的技术路线,各关节通常是采用伺服电机和减速机,配以集中架构的控制系统(独立控制箱)。

 在行业中,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机共同被称为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最多可占到机器人成本的70%。零部件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机器人的可靠性,即连续长时间工作不出故障,“四大家族可以标出我的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一般都在数万小时,但中国还没有哪家能够标出这样的指标。”

 因此,它们也是制约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无法掌握三大零部件核心技术,国内的机器人产品大多局限于下游“系统集成”,对应的就是国内过去两年的工业机器人热潮,毛利率低且订单分散。

 黄瑜清坦言,在构想产品路线的过程中,自己也曾想过从市面上找标准、成形的零部件产品,快速集成出原理样机,推向市场应用。但这样一个传统路径,就意味着高昂的成本,自己最初的想法将无从实现。

 黄瑜清算了一笔账,“最主流的伺服电机、减速机和控制器,单个关节的成本在2016年的时候大概是一万块钱上下,六轴机器人就是六万块钱,这是硬的零部件成本。从几个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机器人整体成本70%的比例反算回来,机器人的物料成本就在8-9万之间,加上销售需要保留一定的利润,这个机器人的售价就一定不会低于10万块钱。”

 核心技术的缺失和订单的非标准化,导致了国内传统工业机器人企业的 ROE 难以提升,包括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国内目前八成以上都是依赖进口,且采购成本要比外企自用高3-5倍以上。

 黄瑜清发现,国产精品替代进口产品的空间巨大,这是机会,但也意味着,只有走自主研发核心零部件的这条路,才能把握住这次机会。

 所以“镁伽”虽是家机器人公司,但第一个研发出来的产品却不是机器人本体,而是核心零部件——关节电机的运动控制器。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