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https://www.051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编程要点 > 资讯 > 正文

“我们没了,对中国也是损失”

发布时间:2018-08-21 12:34:52 所属栏目:资讯 来源:AI财经社
导读:副标题#e# 原标题:“我们没了,对中国也是损失” 撰文/ 牛耕 吴晓宇 王恩群 编辑/ 明萱 祝同 “那就是陈本峰。”有人大喊了一声。 在记者被赶出红芯大门之际,一个穿灰色T恤的男人擦肩而过。他拖着行李箱,脸上还有淡定的笑容。 堵在门口的记者炸了锅。几分

由于香港市场用户有限,两人随即回来。2012年9月,陈本峰在北京注册美通云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即云适配所属公司,注册资本为1694.133278 万人民币。在公开资料里,云适配的定位是企业级浏览器与移动化解决方案商。

陈峰也多次在媒体中解释道:“云适配是指只需在原网站中插入一行代码,实现网址不变、内容实时更新的网站移动化适配技术。” 有趣的是,这家名为“云适配”的公司logo也很像微软。

回国后的陈本峰,还在中关村入住了微软创投加速器。这年,微软加速器为第二期学员陈本峰颁发了“史上最胆大包天奖”。当时有媒体报道:“云适配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网站移动化平台,已覆盖全球5000多种移动终端,能够夺得这个奖项,实至名归。”

过去三年,Html5是投资领域的热点,“好风凭借力”,云适配走得很顺。陈本峰获得IDG资本、晨兴资本、达晨资本等投资机构注资。得意时,高婧曾说,“我们已经成为国产最受欢迎的html5前端框架。半年的时间我们突破到国产开源软件的前5名。云适配,我们希望实现的目的是,任何人使用任何设备,处于任何场景都给他一个最佳的跨屏体现。我们的愿景是万物互联。”

2015年2月,陈本峰被选入“第十一批‘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后经过形式审查、专家面试,最终有65人从659位申报人员中脱颖而出。从此,陈本峰的简历里又多了“千人计划”的亮点。

但是,有专家评论:“他的千人计划,全名是“千人计划创业人才”,不是科技人才千人计划,这就像全国民办高校百强一样,之前的报道有断章取义之嫌。”

中兴事件后4个月后,公司更名为“红芯”,开始走爱国情怀路线。有分析师认为,“改名很可能是为了融资需求,或营收不理想等原因”。8月15日,红芯浏览器宣布获得2.5亿元C轮融资。“仿佛平地一声雷,国产突破完成了。”自媒体量子位评论道。一天后,陈本峰因套用谷歌内核被推上风口浪尖,他说:“没有拿国家的钱,被比作汉芯很冤枉。”

在此之前,高婧曾对创业邦表示:“未来每个中国人,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红芯浏览器。”然而,红芯浏览器目前已经无法下载了。

颇为讽刺的是,AI财经社打开红芯企业的官方微博时发现,其官方微博使用的却是360浏览器。

“我们没了,对中国也是损失”

04

红芯背后的中国浏览器


在国产浏览器的发展史上,从未出现过一家真正拥有浏览器内核的公司,红芯也不例外。

研发浏览器的核心能力技术,一直掌握在外国人手中,排名世界前五的浏览器,微软、火狐、谷歌、苹果,Opera,都拥有自己独立的内核技术。

国内自第一代浏览器开始便采取,借用国外浏览器内核编程自己浏览器的方法。此做法被后来者模仿沿用至今,至此成为网友口中“给国外浏览器换个皮肤”的抄袭。

1999年,一位网名叫做“changyou”的程序员在论坛中发布了一款叫做“MyIE”浏览器。这款浏览器基于微软IE浏览器内核,并对其做了改动,采用了多窗口浏览,占用了比IE浏览器相对更少的系统资源,并且在页面交互中,标注了手势、视觉化的书签等功能,成为国内第一款浏览器。

当时的MyIE的出现的确引起了一阵惊叹,也吸引了彼时在新加坡从事软件开发的工程师陈杰明的注意。他与几位网友通过网络组建起了团队,研发更加易用的浏览器。2003年,陈杰明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款网络浏览器,并以“MyIE2”为名发布,同时在香港成立Mysoft科技软件公司,致力于浏览器的开发。

两年后,这家公司北上,陈杰明携当时的团队,成立了北京傲游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浏览器的名字也改为Maxthon。2006年傲游作国内唯一受微软邀请的中国浏览器,参加了CES2006展会。次年,傲游浏览器下载量突破1亿大关,一时风光无限,成为当时国产浏览器行业的独角兽。

MyIE的继任者不只傲游一家,还有GreenBrowser和TheWorld。GreenBrowser因其占用内存更少,启动速度更快,不易崩溃,自动过滤广告等特点,很快崛起;TheWorld则凭借小巧、快速,而且支持多窗口从诞生之初它就获得了不错的口碑。但最后,两家浏览器都没能逃脱衰落的命运。

在傲游浏览器高达一亿次下载之后,巨头开始注意到这个市场。尽管并没有内核,但浏览器在PC时代,一直是拉开互联网大幕的一门最古老的生意。

2008年,腾讯TT浏览器对之前的浏览器进行了全面的重构,代码全部重写,推出了具有多线程功能的页面浏览器——腾讯TT,再次冲击国内浏览器市场。

同年,360推出了一款主打安全的360安全浏览器。在宣传中,360表示,360安全浏览器拥有全国最大的恶意网址库,采用拦截技术,可以自动拦截攻击。开始与其他巨头争夺市场。

同样,彼时的互联网门户巨头搜狐,也敏锐的开始了浏览器市场的变化。其子公司搜狗,开始研发自己的浏览器。基于谷歌内核,彼时搜狗浏览器最大的特点是能够为用户提供跨终端无缝使用体验。凭借首创的“网页关注”功能,搜狗浏览器开始了自己在浏览器市场的攻城略地。

巨头的入场,一时间将浏览器市场引燃,几乎所有的科技公司都开始研发自己的浏览器,阿里百度也不例外。但各家并非掌握核心技术,“外壳浏览器”使得竞争日益激烈,基于同样的内核很难形成竞争优势。一直深耕浏览器市场的傲游,再次成为行业中的先行者,推出了第一款双核浏览器。

变革发生在2012年,以小米手机崛起为标志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互联网公司。浏览器的安装平台也开始从PC端走向了移动端。

早在2004年功能机时代,就嗅到手机浏览器市场的UC开始抢占先锋。UC优视在全球首次将云端架构应用到手机浏览器领域,开始了移动领域的浏览器尝试。从塞班到安卓,在移动互联网领域UC逐渐崛起,但真正属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还要等到4G网络大面积建设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彼时的UC也开始逐渐露出獠牙。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