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https://www.051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编程要点 > 资讯 > 正文

快递故事:我拜外卖小哥为师探秘城市

发布时间:2018-11-19 05:07:13 所属栏目:资讯 来源:虎嗅网
导读:副标题#e# 原标题:快递故事:我拜外卖小哥为师探秘城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谷雨影像GuyuVision(ID:ihuozhe),出品:谷雨 × OFPiX,摄影:汪可,编辑:李偲扬,原文标题:《我拜外卖小哥为师探秘城市,小区抄近道指南拿走不谢 | 快递故事》。 “你要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原标题:快递故事:我拜外卖小哥为师探秘城市

快递故事:我拜外卖小哥为师探秘城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谷雨影像GuyuVision(ID:ihuozhe),出品:谷雨 × OFPiX,摄影:汪可,编辑:李偲扬,原文标题:《我拜外卖小哥为师探秘城市,小区抄近道指南拿走不谢 | 快递故事》。

“你要去哪里?来,师傅告诉你。”武圣路上,我刚认识的骑手王志宏正为他新带的徒弟指点迷津。

“沿着这条路往南走,第一个路口右转,向前,再左转,过路口右转,再向前100米就到了。”他快速调动脑中的地图,每个字眼都不带停顿,留下我和他的徒弟面面相觑。

“记住了吗?”

没人回答。

“我还是跟着导航走吧。”他的徒弟最后说。

作为一名生活在北京潘家园的上班族,我和骑手们的相遇纯属偶然。我原本打算拍摄他们的生活故事,一有空,就跟在他们后面在社区里穿来穿去。看着他们高强度高效率的送餐过程,我逐渐对骑手如何与城市互动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快递故事:我拜外卖小哥为师探秘城市

骑手似乎像是在我居住的社区里进行一场大型的虚拟生存游戏。每个人出于不同的目的进入其中,他们每天必须拼,必须计算自己的“金币”得失。平台也在用好评差评等复杂算法统计着每个人的积分。

而在这个生存地图之中居住三年的我,简直是个小白。我开发点亮过的街道屈指可数,绝大部分依旧处于黑暗之中。

想要快速通关?必须有攻略,还得拜师学艺。

师傅有了,地图开了

师傅一定得找最厉害的。

1986年出生的王志宏和1991年出生的潘为磊,一直在角逐所在外卖站点的头名——两人交替占据排行榜的一二名。我决定跟一跟他俩。

这两位师傅要闯的地图并不简单。这个社区之复杂足以让每个试图闯关的新人头大。

快递故事:我拜外卖小哥为师探秘城市

位于北京朝阳西南部的潘家园,东邻南磨房乡,西至广渠门南滨河路,南与十八里店乡和丰台区交界,北与劲松街道相接。

潘家园有大概三十多个小区五百多栋楼,大小道路交汇。这里的建筑年代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数,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可以一直数到现在。有的小区规模庞大,包含70栋楼;有的则一栋楼就是一个小区。这些小区之间可能是封闭的,也有的有“秘道”相连。

现在,在这个复杂的界面上,师傅有了,地图开了,下面该“真枪实弹”地闯关了。

跟着“单王”闯关:“我干第一,家里人为我自豪”

快递故事:我拜外卖小哥为师探秘城市

我管潘为磊叫“小潘师傅”。他是传说中的“单王”,,来北京干这行才不到半年,已在站点每天实时更新的排行榜上稳入前三。

有次我采访他,他正忙着安顿车架上的两个餐箱,偶尔抬起头简短回答我两句。

“现在大中午的,正爆单呢!”他解释说。

“爆单”,应该算是骑手们的战斗术语吧,指的是送餐高峰期间超常忙碌的状态。小潘所在的送餐平台会根据骑手的地理位置实时派单,高峰期会挂到10单,有时还会更多。

为了完成给自己定下的“每月挣一万块”的目标,小潘每天至少要跑40单,这意味着他的开工时间远远超过平台要求的最低8小时。“如果每天干8小时,对我来说那就算是休息了”,他轻描淡写地说。

快递故事:我拜外卖小哥为师探秘城市

小潘10月29日跑单一天留下的轨迹。

外卖平台强调用户的消费体验,对骑手的服务有着严格的考核标准。准点率、好评度和跑单量生成的数据共同决定着骑手的收入。有个小区有一位永远在打差评的女士——“超时了差评,没有先给她送餐差评,没有根据她的指示从东门进入小区而是从西门进也会给差评。”

因此,要想取得漂亮的数据,就需要对区域内的街道、商家和居民楼尽可能地熟悉。除了找对路径,还要避开一些“关卡”——复杂的社区格局里,总有些不方便的地方。

“单王”小潘给我分享了几条作战经验,存档在这里。

快递故事:我拜外卖小哥为师探秘城市

快递故事:我拜外卖小哥为师探秘城市

这堵墙是小潘之前被导航带到的一个碰壁之处。他的目标是磨坊南里25号楼,但当他来到 28号楼,却发现无法穿越,两栋楼之间隔着一堵墙。细细看来,28号这边墙是白色的,25号那边则是红色的。

小潘后来知道,这两栋楼分属不同单位管辖。

这堵墙的存在也有合理之处,但原本是近邻的两栋楼,它们的居民走着不同的大门,应该失去了很多照面的机会吧?或许这就是大城市的生存逻辑?

我为小潘师傅拍下他和这堵墙的合影,碰壁经历随后被他更新进道路使用经验中,“没有更好的办法,你只能多记。”

快递故事:我拜外卖小哥为师探秘城市

农光里213号楼是附近楼群中另一个不太好打通的“节点”,小潘有点憷头去这里送餐。区别于农光里其他的楼,这幢楼有个独立的院子,一道栅栏将之圈了起来,要想进入其中,先要通过大门门禁。这大概也是为了居民的安全考虑,但如果每一幢楼都这么做围栏,这个社区给人的首要印象就是彼此隔绝。

快递故事:我拜外卖小哥为师探秘城市

华威北里小区的这两幢楼,也是这么单独被隔开的。不过,你若跟随导航到此,只能看到一个上锁的大门,要想顺利通关,必须找到隐蔽的“暗道”——绕到一边,你会在一家理发店旁看到一个小门。可为什么要抛弃大门走小门?最初这个大门的设计有什么不合理之处?

快递故事:我拜外卖小哥为师探秘城市

别以为闯了几关就可以歇着了,你的生存经验要不断更新。磨坊中街是潘家园的关键道路之一,可以从武圣路通向两边的很多社区,但这个本来可通行的门,现在被堵住成了墙。新开的门改成了在向西走的50米处。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