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地球之后,人类下一步会毁掉火星吗?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编者按:在人类科学与商业利益之间既存的冲突下,人类是否有能力保护火星,是否会像破坏地球那样破坏火星?这是一个值得人类深思的问题。本文译自Fastcompany原标题为" Will the humans kill Mars "的文章。 图片来自国家地理 随着人类对火星探索不断增多,人们开始担忧移民火星并利用其资源的过程是否能承担起保护这个星球的责任。如果我们不能解决地球上既有的利益冲突,是否会在火星上重蹈在地球上所犯的错误。 这些质疑来自国家地理频道纪录片《火星》第二季。这部剧将戏剧脚本与纪实场面混合的形式呈现,探讨了如果在地球上没有妥善解决好政府资助的科学与私营企业两者目标之间的矛盾,这些冲突将会在太空中如何爆发。 尽管早期航天工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由于企业的贪婪和政府的放松管制加剧了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这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被广泛议论的话题。 “商业利益总是与科学利益相冲突。”,联合执行制片人史蒂芬·彼得拉内克(Stephen Petranek)(著有《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How We’ll Live on Mars)一书)表示。“我们现在正在制作这个节目,以便人们可以就此展开讨论,并思考我们将在火星上采取与地球上不同的哪些行动。” 史蒂芬彼得拉内克(Stephen Petranek)将在《火星》的纪录片中出镜,他曾两次在TED演讲,而且是全球权威科技杂志《发现》(Discover)和《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杂志的前主编,《生活》(LIFE)杂志科学板块高级编辑。《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How We’ll Live on Mars)最初本打算与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合作,但繁忙的工作日程使马斯克不得不退出。这本书是与西蒙·舒斯特出版社 (Simon & Schuster)合作出版的首批TED精装书之一。 和第一季一样,第二季也把不久后可能将要上演的虚拟场景与现实生活中的科学家、历史学家和宇航员的评论结合到一起。著名导演和制片人朗·霍华德(Ron Howard)、布莱恩·格雷泽(Brian Grazer)迪·约翰逊(Dee Johnson)加入了这部剧的制作。故事发生的年份是2042年,也就是科学家们在火星上建立基地9年之后。届时,基地将会有200人的研究团队。当私人企业开采水资源的行为开始威胁到火星生态系统时,科学家们探究以求找到能够将火星地球化以适合人类居住的办法。 《石油黑幕》(The Tyranny of Oil)的作者,石油和能源分析师安东尼娅·朱哈斯 (Antonia Juhasz)说:“第一季关注点是火星是否会使前往那里的人们无法生存,第二季重点讨论火星是否会被人类毁灭。这个纪录片以及纪录片所引发的讨论的核心在于,人类一直在破坏行星环境。” 她还补充道,人类目前生活的状况让人们明白了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在火星上的居民开采水源“是沿用地球上的资源开采模式?(这种开采模式,尤其是化石燃料的开采,导致地球环境恶化,使得地球不再是大多数人宜居的地方。)还是我们要吸取在地球上所犯的错误教训?在火星上开发资源时,不仅要尊重这颗星球,还要尊重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生活的能力” 谁拥有太空? 1967年,联合国制定了五项条约中的第一项,概述了和平利用外太空意愿,并构成了《太空法》的核心内容。然而,随着太空商业化进程比预期快得多,需要更新并制定更为严格的法规。多样化和利益间冲突使国际共识难以达成,这促使每个国家有责任和义务在行业配合下进行自我监管。 彼得拉内克说:“我们从1967年就签订了一项条约,规定任何人或者国家都不能占有地球轨道以外的任何东西。但如果人们在火星上投资,就意味着他们就会想要拥有某些东西。我们才刚开始察觉到这一点。 彼得拉内克在书中表示,展望未来,火星将成为一个特别诱人的发射基地,用于开采位于小行星带的估计价值约80千万亿美元的金属财富。火星不仅比地球离小行星带更近,而且在火星上发射重力也更低(因而成本更低)。这些矿物财富将为火星上的可持续经济提供资金支持。 现在美国国会正在权衡关于小行星和科学资源的两项法案,各个公司正寻求办法以影响未来的法律。 “这些规定完全是解除管制的,让美国政府在向小行星和火星移民过程中起促进开发资源方面的作用。” 安东尼娅·朱哈斯 (Antonia Juhasz)说:,“企业正在尝试推动法律体系的构建。我们希望这个纪录片能让更多的公众知道我们在这方面也需要发言权。当我们进入太空时,应该如何建立一个系统,那里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护可能在火星发现的物质,使它成为一个能够继续维持我们生命的地方 ,而不是像破坏地球那样,去破坏火星环境甚至无法生存。” 如何防止犯同样的错误? 在为第一季的拍摄做准备时,曾帮助训练演员的航天飞机宇航员梅·杰米森(Mae Jemison)认为像《火星》这样的故事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她说:“有时候,如果我们把事情想象在未来的某个其他地方,我们就能看得更清楚。”“是的,有关太空方面的一些法案已经颁布,但在这个星球上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们必须反思现在的商业化,并且思考科学和我们所知道的事实是如何被融入这些法案的制定中。” 我们如何成功地从探索火星到移民火星再到商业化火星?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层。在太空和火星的恶劣环境下,需要一种分层的方法,,可以将移民火星模式推进到可持续发展模式。 航天飞机宇航员利兰·梅尔文(Leland Melvin)说:“没有政策或者法律规定谁拥有什么,所以必须要有好的领导能力,因为两者必须以一种和谐的方式存在,否则将会两败俱伤” “你必须以一种系统的方式行动,控制局面,并且在需要解决某个问题时有能力叫停其他事情。”他说,“在宇宙飞船或空间站上,指挥官的命令高于其他所有人。在空间站的时候,我负责移动机械臂,我可以告诉任何人,‘这是你需要做的事,如果帮不上忙,就离开’” 他补充称:“如果当你到了一个关键决策但不会导致人员死亡的地步,那么你就可以横向发展。基于人们正在做的事情的危急程度,两者之间存在着临界点。” 对于人类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能力,《火星》纪录片的参与者们同样存在分歧。 “我们注定要失败,”著有《世界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World)的历史学家苏珊·怀斯·鲍尔(Susan Wise Bauer)说。“我们会不断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只是看起来不同而已。”火星移民的问题,以及科学与企业之间的冲突,是科学界需要商业化的一面。我们不可能负担得起纯粹研究所需要的庞大费用。科学研究通常会得到制药公司、大学等赞助。这会让事情更加复杂而纠葛,同样的追求利益,人们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妥协,有关火星的探索也不例外。” 《火星救援》(The Martian)的作者安迪·威尔(Andy Weir)则更为乐观,至少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可以带来好处。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