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缘何不幸?
实际上,这是一种把短期借款隐藏在项目股权合作层面的隐形杠杆,支撑着华夏幸福到全国各地拿项目,继续滚雪球。近两年的时间,华夏幸福就有近 40 个项目按照上述模式操作,背后就是数百亿的隐形举债,消耗着华夏幸福的利润和股东权益。 华夏幸福此举也许无奈,因为在产城开发模式中,华夏幸福很难在地产界找到资金实力雄厚的合作伙伴,它自己不愿意,政府也不愿意引入多头开发,一些地方甚至直接把独家开发签入协议中,要求华夏幸福以一己之力造出一个新城。 在速度的要求下,当资金跟不上野心,就会有人铤而走险。 半壁江山不算江山 当泰山崩,很少有人能不动于前。或是不能,或是被动离开。 业内传闻,在平安入股时,王文学曾经向跟随自己多年的老华夏人保证,“平安入主之后大家的职位不变动”。 但是实际上,当年跟着王老板一起「打天下」的创业元老胡学文,已经辞去了董事职务和审计委员会委员职务。而就在胡学文退出的当天,华夏幸福召开了董事会,进一步修改了公司章程。 改动后的华夏幸福公司章程规定,董事会增设副董事长 1 人,公司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由副董事长代为履行职务。新章程亦规定,公司根据需要可设副总裁若干名,且必须包含 1 名分管财务及融资的副总裁。 如今,平安委派的孟森和王威进入了华夏幸福的董事会,王威接替胡学文担任审计委员会委员,而华润置地高级副总裁、首席财务官俞建,则被任命为华夏幸福公司联席总裁,分管财务和融资。而距离吴向东加入华夏幸福,也只差双方正式公告来捅破这层「窗户纸」。 图:(吴向东)来源于网络 随着平安两位董事的进驻,以及吴向东+俞建这对「硬核CP」的加盟,老华夏人实际上正在一步步失去自己的阵地。 据一位接近华夏幸福的业内人士透露,平安进驻之后对华夏幸福的钳制非常紧密,不仅要周审、月审财务报告,对于舆情把控也有要求。而吴向东和俞建,虽然从表面上看是从央企华润直接跳槽,但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他们是受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所托,进入华夏幸福。 华夏幸福内部也难免「人心惶惶」。不少老华夏人都在纳闷,“钱和人都被平安插手了,华夏幸福还能剩下什么?” 除了两位「硬核 CP」的进驻之外,另有消息称,未来华夏幸福很可能会实现双总部运营的模式,原有业务及其管理团队总部仍在北京;由新高管团队管理的新业务总部将放在深圳。据说,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已经预留了一整层的面积,将由华夏幸福设立新的总部。而北京的管理团队则还是以产业新城为主。 一个公司,两个总部,两套管理团队。双总部运营的模式一旦成型,华夏幸福的江山就会被「一分为二」,老华夏人的手里只剩下了「半壁江山」。 不过,对于老华夏人来说,江山是否依旧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他们现在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去留问题。 今年 11 月初,王文学在华夏幸福全体会议上说“我们要优化组织架构,缩减行政开支”,没多久就传出了「三天裁撤近千人」的消息。从小镇、地产到产城业务都受到波及,创立不久的小镇集团被整体阉割,产城的裁员撤部也已经触及集团层面。 而据知名地产自媒体人兽爷称,王老板另一位创业元老陈怀州如今也被留在了小镇集体原地待命,似乎已经成为弃子。 据可靠消息称,此前大规模裁员撤部只是华夏幸福「割肉求生」的第一步动作,第二批裁员很快就会到来,甚至会比第一批规模更大、波及范围更广。 今年是华夏幸福创办的 20 周年。20 岁的冬天,华夏幸福所有员工的年终奖都归零,高管的工资也全部打折。老华夏人都在拴紧腰带过日子,谁都在害怕自己是下一只被推出去的羔羊。 凛冬难捱,暴风雨仍在继续。 华夏幸福不幸福,但近几年在地产行业动作频频、投资上千亿的平安系,一旦获得一家企业实体,,想象空间可就大了。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