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https://www.051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电子商务 > 分析 > 正文

五月天的“精神传销”

发布时间:2014-01-15 15:15:37 所属栏目:分析 来源:站长网
导读:个人觉得,五月天后来能在内地红起来,跟媒体圈最初“一厢情愿”的力捧很有关系。

我觉得我应该算第二代五月天歌迷吧。第一代是我高中时候开始听《温柔》的那拨,比如我以前的同桌L,他课间老哼哼“不知道,不明了,不想要,为什么,我的心”,我那会狂迷王菲,且刚开始涅瓦纳入门,就觉得这首歌“都是什么啊,真难听”。

那会儿还没到21世纪呢,现在这拨歌迷已经不知道第几代了。

《温柔》是五月天第二张专辑的主打歌,那么可能有人会纳闷,“个么,第一代歌迷应该是听他们第一张那些人才对吧?”照理来说应该是这样,但是我很怀疑他们第一张专辑在内地有多少“真心粉”。比如我04年北漂到北京,曾经发现大卖场里有削价处理的五月天前两张专辑,多少钱?你猜?2块钱!正版引进!堆得像小山那么高!

我当时一边往购物篮里捡着像垃圾一样被扔得乱七八糟的处理货一边嘀咕:“五月天在内地真不行哦。”

我当时还不能算五月天的歌迷,虽然大学的时候老听他们第一张专辑,但也就觉得还好,有几首歌还不错,比如我最爱的《Hosee》,又比如后来才知道被删了的《疯狂世界》。我之所以会买《爱情万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便宜,才两块钱啊,两块钱你买不了吃亏,两块钱你也买不了上当。

正是这盒磁带让我成了五月天的歌迷,而且我觉得曲目的重新编排起了很大的作用。在《爱情万岁》的最早的引进版盒带中,A面第一首歌是《雨眠》,《为什么》被放在B面第一首,《爱情万岁》删了。

我真是要谢谢那位曲目编辑师,《雨眠》这首歌放第一首真是太赞了,绝对是我听过最好的专辑开场曲之一,尽管我听不懂闽南语,但毫无影响。

除了编曲之外,我会喜欢这张专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很可能是跟我当时的人生境况有关。我当时大学刚毕业,孤身一人北漂到京,找工作四处碰壁之后终于落脚却不得不忍受百般刁难。在那样一个环境下,《爱情万岁》让我觉得特别励志。像专辑里的《憨人》和《叫我第一名》,有一段时间成了我每天拼搏奋斗的动力,而当我莫名消沉的时候,又能从《反而》这样的歌曲中获得宽慰和宣泄。

从《爱情万岁》开始,我成了五月天的歌迷,从《人生海海》开始,我成了五月天的粉丝。其实我喜欢《人生海海》的理由跟《爱情万岁》是一样的,都是励志和宽慰,而且就作品上说,《人生海海》比《爱情万岁》更出色,我甚至坚持认为这是五月天最出色的专辑,比《后青春期的诗》什么的都要好。那会儿的五月天虽然内容上已开始初见“重复”,但旋律和器乐都没有后来那么程式化。当时的五月天身上仍然残留着那么一点学生乐团的纯真和质朴,还没有那么拿范儿。现在回过头去听《一颗苹果》、《啾啾啾》和《借问众神明》,你会觉得五月天后来的歌真是太俗套了。

为虾米为虾米为虾米?那真是只能“借问众神明”了。

话说回来,我每天听着《人生海海》在北京跑各种娱乐发布会的时候,五月天的兵役都快服完了,于是他们开始进军内地市场。第一炮就是在北京一个叫“无名高地”的小酒吧演了一场。这事儿还是我同事跟我说的,我同事让我去问问看什么情况,看能不能约个采访什么的,我直接告诉她,绝对不可能,肯定是北京一支同名同姓的小乐队。“五月天那么大牌怎么可能在小酒吧演?”我信誓旦旦地反问道,电话那头最后被我说服了。

但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给酒吧打了电话,我问酒吧的人,是有一支叫五月天的乐队要在那里演出吗?酒吧的人回答,“是啊!”,我又问,“是台湾那支五月天吗?”酒吧的人又回答,“是啊!”

于是演出那天我就半信半疑地去了,到了酒吧门口一看,艹,就一张破台子上竖着一张不知道从哪撕来的白纸,上面写了五月天三个字。我心里立马凉了半截,但既然都来了,还是要进去看看,于是我就进了酒吧,看到相熟的记者朋友,听说真的是五月天要来这演,心里的石头这才落了下来。

那场演出,除了五月天,还有未来脚踏车、Joyside。也都是后来北京摇滚圈里比较活跃的乐队。未来脚踏车早几年曾经签过张亚东,曾是张亚东旗下头牌乐队,东哥借各种项目力捧,但终于也没推出来。而Joyside后来一度成为北京最受欢迎的年轻乐队之一,但在2009年解散了。

无名高地那场演出,我真的是被Joyside的主唱边远给震了,作为一个从边远地区北漂而来的屌丝,我真没见过这么有范儿的主唱。我看到在Joyside演出时,五月天的成员在楼上探出脑袋看的“目瞪口呆”的。这显然给他们后来的表演带来的极大的动力,他们在随后的演出里表现得特别卖力,连“禁歌”《人生海海》都唱了。

还有Pogo!阿信在台上说,要有Pogo,于是台下就有了Pogo。

所以我才会在后来给单位写的稿件里说五月天“回归摇滚的本真”。小酒吧里的五月天真的是“摇滚乐”,后来八万人体育场里的五月天,真的是“天团”。

Whatever,因为那篇写“无名高地现场”的文章,我后来接到滚石的电话,让我跟五月天见了一面,闲扯了一小会儿。我不是一个善于聊天的人,而五月天哥几个也挺腼腆的,所以也没聊出啥,基本上都是一些客套话。作为一个记者,我个人对这次亲切友好的会谈表示有点失望,我对于自己笨拙的社交能力感到十分懊恼,但作为一个歌迷,我能有这样的机会面对面已经足够了。

突如其来的惊喜是,我后来收到了玛莎发来的私人邮件,大意是“为了音乐一起加油”之类的,说得相当诚恳,我当时就感动了。

说实话,五月天无名高地现场可能是我作为一个歌迷经历的“最高潮”,再那之后没多久,我被单位调到了上海本部,在那里,我发现很多同事姐姐都喜欢五月天,但我从来不跟她们抢采访、抢演唱会门票什么的,也很少跟她们聊五月天,因为,我觉得我见过了最好的五月天,还因为,我发现,男生和女生对五月天的喜欢似乎截然不同。所以后来我当时的领导让我写一篇五月天的稿子,我就这么写了。

“世界上有两支五月天,一支是流行的,一支是摇滚的;一支是活泼可爱的,一支是冷静敏感的;一支是甜腻的方糖,另一支是涩涩的苦咖啡;一支是女生的可爱宠物,另一支是男生的青春代言人!”

所以,个人觉得,五月天后来能在内地红起来,跟媒体圈最初“一厢情愿”的力捧很有关系。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