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https://www.051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人物访谈 > 人物 > 正文

没有他就没有硅谷:“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

发布时间:2014-02-14 17:39:20 所属栏目:人物 来源:站长网
导读:“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 肖克利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创立了硅谷历史上第一家科技公司,招募到摩尔等开创硅谷历史的“八叛逆”。

晶体管 威廉·肖克利 英特尔公司 摩尔定律

“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1910年2月13日-1989年8月12日)是一位美国物理学家和发明家。他和约翰·巴丁、沃尔特·布喇顿共同发明了晶体管,并因此获得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威廉·肖克利的维基百科页面上有这么一句话:“20世纪50-60年代,他在推动晶体管商业化的同时,造就了加利福尼亚州今天电子工业密布的硅谷地区。”

那么他究竟是怎样造就硅谷的呢?

肖克利是一名富有创业精神的物理学家,拥有成为百万富翁的远大理想。

1955年,他离开工作将近20年的贝尔实验室,回到老家圣克拉拉谷,也就是现在硅谷的中心地带。他在山景城创建了肖克利实验室股份有限公司,然后到人才济济的美国东海岸发布招聘信息。

电子领域的年轻才俊们受到肖克利名气的吸引,纷纷前来应聘。就这样,他招揽到了八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才。就是这八个人,后来不仅被他指责为“叛徒”,也成为了硅谷最重要的火种。

1956年1月,肖克利荣获诺贝尔物理奖。公司看上去前途似锦,员工们意气风发。但问题是,肖克利虽然是一位科研领域的奇才,但却完全不通人情世故(想想《生活大爆炸》),更不用说管理企业了。按照一位硅谷管理者的说法,肖克利是“一位天才,却也是一个十足的废物”。

但肖克利不仅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还非常专横,自以为是,常常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跟人说话。

有一次,一位女秘书在实验室里被图钉划破了手,偏执多疑的肖克利小题大作,认定这是有人蓄意破坏他们的工作,于是聘请了侦探进行调查,全体员工都不得不接受测谎仪测试。

还有一次,肖克利与公司的主要投资者阿诺德·贝克曼开会,谈到如何控制日益增长的科研成本时,肖克利大发脾气,跟贝克曼说,如果他不喜欢自己的管理方式,大家就一拍两散。

难以忍受肖克利的偏执多疑和傲慢无礼,八名主要员工于1957年集体离开了公司。肖克利大发雷霆,称这八个人是叛徒,媒体则戏称他们为“八叛逆”。此事已成为了硅谷历史上最著名的典故之一。

“八叛逆”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是英特尔公司的创办人之一,摩尔定律的提出者)有一次在采访中谈到肖克利:“主要问题是他不知道如何管理人,他真的会让下属变得心烦意乱。”

“八叛逆”创办了具有传奇色彩的仙童半导体公司,发明了集成电路,改变了整个世界。而肖克利实验室却每况愈下,两次被转卖后于1968年永久关闭。肖克利1963年开始在斯坦福大学担任教授。他晚年认为各种族的遗传水准有高有低,并支持鼓动智力低下者自愿绝育,因而在科学界和媒体界引起了争议。1989年,肖克利因前列腺癌去世。

肖克利的惨痛失败孕育了硅谷的繁荣。他的故事虽已完结,却给硅谷留下了擦拭不去的迹印:贪婪、天才、野心、悲剧、忠诚的瓦解,突然降临的毁灭。而由这些元素构成的故事也将一次又一次在硅谷重演。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