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谈微信:优秀的程序员把自己当建筑设计师
原标题:张小龙的微信盗梦十诫 微信盗梦十诫一:对时代潮流保持敏锐 张小龙说,一个优秀的程序员会把自己当作建筑设计师,一个平庸的程序员会把自己当作建筑工人。在T.I.T的Loft式建筑里,这个面色黝黑、寡言少语的中年男人和同事们在建造一个看不见的庞大空间,一个他希望“Weniger,aber besser”(德语:越简单,但越好)的生态系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产品,科技公司的办公场所也反映这种风格。微信T.I.T租赁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共六幢楼,皆为三层,开阔舒适,绿色葱茏,远处北有广州塔,南有琵琶洲,闹中取静,原本在南方通信大厦写字楼里熬夜的“矿工”,在新的空间激发灵感;园区里大多数是服装时尚工作室,微信的邻居有七天酒店总部、贝塔咖啡,科技范儿十足,此前这儿出没创业者、投资人,现在有了微信大本营、人性试验场、全国产品经理好奇的“延安灯塔”,更有理由扎堆了。 微信盗梦十诫二:保持粗放,保持笨拙 “这是我们做的最兴奋、大家期待也很高的一个项目。”腾讯规划设计部专家Neo说,腾讯每年在全国都有十几二十万平方米的办公大楼装修面积,对于常规的写字楼设计已经审美疲劳了。而一家引领风潮的高科技公司,突然置于工业时代的老厂房(原广州纺织机械厂),反差带来另外一种美感。 Neo欣赏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设计原则讲究“原生态”:原厂房的红砖外墙和钢筋结构都完好保留,室内装修使用的两三千平方米木材均为没经过处理的原木。用久了有的桌子开裂了,开会时有人在桌上涂鸦,都放任之,“我们要的就是历史痕迹。”微信最初UI底色是蓝色,但后来换成了绿色,“细节控”张小龙后悔过——绿色在安卓手机上有偏色,但要改已经很难扭转用户的使用习惯了。他说“换肤”是不自信的表现,于是“将错就错”下去。 微信盗梦十诫三:关键的使命是沟通 再怎么做延伸的有噱头的理财、支付及开放平台,微信满足人最大、最基本的需求仍然是沟通。张小龙曾经把微信形容为一个“消息系统”,“沟通是所有关系演化的基础,是所有关系发展的核心。” 在绿树成荫的T.I.T,微信楼宇之间的沟通,信息的流转——不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物之间,亦随处可见:当你来访微信总部时,需要先到4号楼前台,通过二维码扫描进行访客登记,被访人会第一时间接收到信息。这里还有与“印美图”合作开发的微信照片打印机,与“友宝”合作的自助便利店,与海尔合作的微信空调。在咖啡厅和餐厅的消费也都是通过微信支付。如果你在T.I.T工作,只需随身携带一部手机,和你的微信ID。 而从4号楼到3号楼,你可以绕过室外的一棵大树,也可以从两楼之间有东方园林风格的木制楼梯走过去。3号楼和对面的2号楼之间,则依靠新增的空中连廊连接,这是微信对老厂房为数不多的改动之一。站在连廊上,对园区一览无余,尤其会看到路边竖立的一块斑驳铜板,上面刻着微信的几个转折时刻:2011.1.21发布、2011.5.10语音、2012.3.291亿,433天。2013年1月15日,微信不满两年迎来3亿用户。如果2015年微信达到全球10亿用户,或许将再刻下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数字。 微信盗梦十诫四:极简主义 乍一看,微信的1、2、3号楼好似宜家(5号楼是QQ邮箱团队),每层楼有200张左右的白色的桌子和台灯。坚持极简主义产品观的微信团队偏好斯堪的纳维亚的极简家居风格。按照规定,他们工作台的组合包括6人、8人和10人三种类型,每个人的可使用面积为2.5平方米。微信早年被大家熟知的行军床在T.I.T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由供应商冠美提供的可平躺转椅,许多员工午休都直接将椅子拉平。此外,尽管整个园区有咖啡厅、休闲区、健身房、小会议室,但是办公区的配置保持统一。张小龙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他对T.I.T比较满意的是:“空间开阔,没有了一般的都市办公楼的压抑感,在设计上将简约和闲适结合得很好,让人能平静下来思考问题。” 微信盗梦十诫五:让功能存在于无形之中 这句话是马化腾(Pony)说的,张小龙关于微信产品的类似表达是“功能服务于场景和整体体验,没有孤立的功能”。在办公楼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每幢楼里刷了可擦漆的那几根柱子。“很多时候创意不需要在办公室或会议室迸发出来,大家就是在一起聊聊天,突然撞出一个好点子,正好你站起来,拉着周围几个伙伴说,我们有个什么东西,可以直接用笔在柱子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腾讯高级公关总监张军说,“以前南方通信大厦不满足这种条件。” 比起以前拥挤的格子间,会议室的白板,现在微信更激发出了很多头脑风暴。微信入驻T.I.T后迭代到5.0版本,多了表情商店和支付功能,“扫一扫”范围扩大到CD封面、街景及英文单词等。负责微信支付的高级产品经理Wawaye,负责开放平台的TS都是85后,大学毕业后就深度参与了微信的关键历程。 张小龙麾下有十几位核心高管,但此次《商业周刊/中文版》拍摄,有三员大将缺席:微信产品部副总经理、移动生活电商部副总经理XiaoKang,负责微生活与微信对接工作的Greg Geng,负责微信UI设计和视觉的Kink(微信的人习惯用英文名字)。 据看过他们工作的人透露,在柱子上写写画画,也是他们的常见场景。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