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https://www.051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建站资源 > 微商推广 > 正文

好未来CTO黄琰:教育正成为科技人才高地

发布时间:2019-12-20 10:07:56 所属栏目:微商推广 来源:站长网
导读:副标题#e# (讯)近日,由iTechClub教育专委会主办的首届CETC中国教育科技大会在北京举行。 这场以“新知,启明”为主题的年终大会技术氛围浓郁,定位于聚焦前沿科技融合创新教育,汇聚了百余家国内主流互联网教育机构、70余位知名教育行业技术领军人物,共同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讯)近日,由iTechClub教育专委会主办的首届CETC中国教育科技大会在北京举行。

这场以“新知,启明”为主题的年终大会技术氛围浓郁,定位于聚焦前沿科技融合创新教育,汇聚了百余家国内主流互联网教育机构、70余位知名教育行业技术领军人物,共同探讨中国教育科技未来的新思考、新技术、新模式、新机会,以前沿科技对教育产业发展的核心效能,启示教育科技新征程的发展之路。

好未来CTO黄琰:教育正成为科技人才高地

好未来集团CTO兼开放平台事业部总裁黄琰分享对科技教育的思考

作为教育专委会特邀的科技教育CTO/CIO代表,黄琰以一个探索者的视角,分享其关于“科技与教育结合的一些思考”,从科技对教育发展带来的变化与突破谈起,结合技术伦理的讨论,坚定把握教育的本质,并邀请更多的技术人加入教育行业,在智能教育时间窗口的红利中,为中国教育贡献力量。

核心观点:

1、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在《理解媒介》中提到“一切科技都是人的延伸”,我认为“AI也是”。在这个前提下看“科技推动教育进步”,它的全称应该是“科技帮助人推动教育进步”,或者说“人用科技推动教育进步”。

2、科技的介入给“推动教育进步”带来三方面的突破:一是教育公平;二是科学减负;三是因材施教。随着技术的发展,科技的融入让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征程,当下教育面临的痛点都是教育科技创业的机会。

3、每一次技术浪潮实际上都带来了技术伦理的新一轮小高潮,教育科技的发展也不例外。在争论与担忧的背后是,传统教育与科技教育的碰撞。但科技加速任何一个行业,一旦开始了就会一直向前。现代教育某种意义上是去神秘主义的,从经验到科学,在教育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做教育与学习的解耦合,在发展中碰到的问题只能通过发展去解决。

4、教育正在成为人才高地,主要有四点:一是产业互联网发展,教育是产业互联网的明星产业之一;二是人才涌入,最近三五年内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教育科技公司;三是巨头进入,互联网巨头的进入让这个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也让这个行业的人才密度更高;四是时间窗口,从现在开始的未来3-5年,是智能教育最好的时代,之后科技教育将成为基础设施。

以下是演讲实录:

非常荣幸受到大会组委会委托,让我作为行业CTO代表之一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交流和分享。我今天的分享主题叫做《科技与教育结合的一些思考》。

一、科技真能推动教育进步吗?

在近10年的科技出现之前,是谁、是什么在推动教育进步?我们在讲科技推动教育进步的时候,我们先看看科技是什么。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思想家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在《理解媒介》中提到 “一切科技都是人的延伸”,我加了一句话,“AI也是”。所以当我们再来看科技推动教育进步,这似乎是一句缩写,它的全称应该是“科技帮助人推动教育进步”,或者说“人用科技推动教育进步”。

这5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话题,既然之前没有科技,人也在推动教育进步,那么科技的介入推动了哪些更好的进步?科技带来了哪些新的变化?我想从教育宏观的视角来看这个话题,我认为科技的介入至少在三个方面带来了可观的变化和突破:

一、教育公平

在科技和教育融合之前,人们对教育公平大多数依赖于“希望工程”。我们鼓励中、青年老师去中国的偏远山区支教。但也存在两个状况,支教好像不能太长久、不能太大规模。所以虽然我们鼓励、欣赏、赞许那些支教的老师们,可是我们很难把解决教育公平全部寄托在支教这件事情上。

其次,中国的现状是,好的老师、优质的教育资源仍然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然而有了在线教师、双师课堂和AI课之后,我们有机会把这些教育资源输送给中国三、四、五线,甚至更多偏远山区。这就是科技带来的变化。

二、教育减负

最近两年一直在谈减负,其中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是负担,是什么真正让学生感到了负担?”我们认为这需要科技介入,需要借助认知科学、心理学、脑科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来解决这个问题。如一些课程的难度对于一些学生已经是很大的负担了,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学生是他们的学习舒适区。所以,当我们在倡导减负的时候,不应该简单地一刀切。而科学的介入,可以让我们真正地理解,每一个学生感受到的负担和产生负担最底层的逻辑。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减负。减负的科学化是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红利。

三是因材施教。

这是更大的一个范畴,即使是相同的学习目标,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路径、最适合的教学方法都不一样。因材施教在中国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不过,在科技介入之前,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受到因材施教的对待非常难。在以前,这似乎只是大师们跟几个弟子的专利。科技的介入,让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被尊重、被“区别”地看待、被真正地赋予适合他的学习。

因材施教更多的是让每一个孩子跟自己比,知道自己哪些能力有提升,哪些能力的提升比较快。只有当每一个孩子跟自己比的时候,因材施教的底层逻辑才会形成,这就是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改变。

我们的观点是:科技的融入延展了推动教育进步的宽度。

有人把2009年视为中国教育科技融入的元年,我们假设如果没有现在的科技教育会发生什么?2009年那个时候粉笔和黑板是所有学校的主流形态,PPT已经开始进入少部分大学的课堂。那一年学而思网校已成立,在成立的时候不像现在,有大家看到的在线(教育)、双师(课堂)等。那个时候每个家长要填一个汇款单寄给我们。同样那时候没有直播,我们把课堂录入到光盘里面,再寄给他。10年以后的现在,大家看到行业里面有了很多类似于网校的产品。

从2009年到现在,这10年发生了什么?2010年6月iPhone 4在美国发布,那时候iPhone上还没有微信,微信是2011年1月份诞生的,到2013年移动支付才开始普及。这10年中国家庭接入带宽也变化飞速,2009年平均接入带宽大概在1M,到2019年北京地区带宽接入平均值超过了100M,这还不算现在正在试点的5G。这10年,大家看视频的清晰度,从480p、720p、1080p,一直到4K,清晰度伴随带宽一起“成长”。

当然还有人工智能算法的演化、计算机算力的大幅度提升,这些科技的提升让我们看到一个事情,就是即使这些科技不懂得教育,它们就已经在自己的轨道上轰轰烈烈地往前推进了。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