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https://www.051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传媒 > 正文

互友会——打造互帮互助的社群关系圈

发布时间:2014-01-17 21:23:59 所属栏目:传媒 来源:站长网
导读:几年前,笔者曾经关注过互友会这个组织,并认为这是中国少有的由志趣相投的年轻人组成的社会化组织。6年后,互友会是什么样子呢?

几年前,笔者曾经关注过互友会这个组织,并认为这是中国少有的由志趣相投的年轻人组成的社会化组织。6年后,互友会是什么样子呢?

对于圈子文化,现在有各种各样的QQ群、小组,呈现出繁荣的表现,但是我个人是对这种所谓的圈子文化很反感的,虽然总是有不少人拉着我进这个群那个群的,但是我从来没搭理过,因为那些所谓的圈子里其实都是一群无聊的人在网上闲聊,我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参与其中。

但是从我这几年时间的观察来看,互友会似乎不一样。根据我对互友会的发起人刘柏龙的了解,互友会不仅仅是建立几个QQ群和组织几次活动这么简单。

首先,互友会聚集了一群志趣相投、热情好客的年轻人。

一个圈子要有生命力,共同的兴趣丶趋近的价值观是必要条件,这一点互友会做的就不错。发起人刘柏龙是资深旅行爱好者,并力推互帮互助的旅行方式,多年来建立了非常好的群众基础,拥有良好的口碑,所以,互友会从一开始就是从喜欢旅行的互友里面发酵起来的,加入互友会的也大都是各地热情好客或者是对旅行非常感兴趣的一群年轻人,这就使得互友会一开始就有了一个细分的人群定位。而当一个圈子在一个细分人群中产生了影响力,圈子的边界就会不断扩大。互友会首先是聚合了大量的旅行爱好者,这群人大多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然后慢慢扩散到其他群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互联网思维来说,就是先做细分领域而后跨界。

在交谈中,刘柏龙强调,互友会不是简单的由旅行爱好者组成的驴友组织,而是一个有着使命感、有着互助精神和文化的互助组织,互友会强调的是全面的互助,而不是单单为了旅行。

第二,互友会拥有巨大的人脉网络

互友会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志趣相投的一群人,最重要的可能就是互友会里的人脉和资源。

互友会成员分布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有普通上班族,有公务员,有教师,有医生,有律师,有财务会计,有老板,有企业高管……

这是一张令人激动的人脉网,更是巨大的财富,如果善于挖掘,并时间资源互换,将产生巨大的能量。

简单来说,以后每个成员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人咨询和帮忙,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第三,在互友会里找人更加方便靠谱。

传统背景下诞生的圈子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物理限制,而互友会则充分利用最时尚的渠道比如微信等进行交流丶沟通和互助,利用社交网络拓展了人的视界丶扩大了人的影响半径,这一点很好理解。比如,我要去某个地方玩,想找当地的互友,传统的办法是在网上发帖,或者搜索,这种办法效率低而且效果有限,因为可选择范围小,最关键的是:可信度低。

而在互友会的框架下,我在互友会成员通讯录里就能找到很多当地的互友,他们都是互友会成员,深刻理解和认同互助规则,彼此也互相信任。这样互助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或者,我去互友会的专属微信群里问一下,马上会得到无数个响应。

昨天跟互友会的创建人刘柏龙(微信号:124365002)聊天,他透露,互友会目前只是一个虚架子,没有团队,暂时依附互助网存在,近期考虑脱离出来发展,成为一个真正为成员办实事的社群组织。

后来他问我对互友会有什么建议,我跟他说其他的建议目前还没想到,有一点我觉得你们不得不做,就是要收取会员费。通过收取会员费的方式提高进入门槛,把一些志趣不相投的人挡在门外,只有这样,互友会才会有更好的氛围,进来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员,成分简单,互友会的价值也才能体现。听我说完后,刘柏龙思考了一会儿,但是没有给出明确看法,不过我始终相信我的建议是没错的,获取资源的前提是付出,是承担相应的义务,用科学化的方案去调节资源和需求,才是最理性的考虑,这一点只要是明白人都会理解。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