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搜九年上市之路
中国有无数的企业都曾为了融资而一筹莫展,重复着狭缝中生存的尴尬与无奈。2004 年成立的中搜,近日在新三板成功挂牌,诉说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进化史。 陈沛说自己是个执着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情:一是搜索引擎,二是第三代搜索引擎。其实还有一件事他没有提到,就是让中搜上市。 历经九年的艰辛,陈沛终于磨成一剑,2013 年11 月8 日,北京中搜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搜”)终于成功在新三板挂牌。 2004 年成立的中搜,赶上了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的黄金阶段,凭借其PC 客户端产品网络猪一鸣惊人,赢得资本无数,但也终因网络猪而暂时退出搜索引擎市场。 中搜的上市过程像是一条迂回的曲线。曾一心谋求在海外上市,却最终败给了“中国的谷歌”;历经一年股改,为国内创业板做足准备时,迎接中搜的却是IPO 的暂时关停。此次,中搜把目标转向新三板。 “中搜融资的故事不仅是讲述了一个企业的故事,更多的是反映了国内互联网企业尴尬的资本环境。”每次提及这个话题,中搜总裁陈沛总是感慨良多。 惊喜 从2004 年到2006 年,每一年的中搜都可以用截然不同甚至意义截然相反的词来形容。 比如可以是这样一组词:初出茅庐、一鸣惊人、转战他方。 2004 年1 月,中搜正式成立,彼时的中搜虽然是初出茅庐但绝对不容对手小觑,成立第二个月即推出PC 客户端产品Personal Information Gate (以下简称“网络猪”)。也正是这个产品把中搜带到了资本的制高点,也把中搜拉下了顶峰。 不同于百度网页版的搜索引擎,网络猪是客户端的搜索引擎。也就是说,网络猪需要先安装在电脑客户端才可以使用。在当时的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使用习惯尚没有形成特定的惯性,“谁先占领用户桌面谁就赢了”,在这个想法指引下,包括中搜、3721、一搜、谷歌等都纷纷开始谋求发力客户端。 正是这种强大的非理性竞争,为2006 年的事件埋下了伏笔。 网络猪凭借良好的操作性,在当时“圈”到众多用户。面市不到一年,其用户就迅速飙升到9000 万,这个数字即便放到当下的互联网格局下也不容小视,更何况在当时。 那时候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还没有形成一家独大的格局。全球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IDG 在押宝中国搜索引擎公司的时候,由于无法判断究竟谁将引领未来市场,分别投资了中搜、百度和周鸿祎的3721。 此后伴随着百度上市,国内外投资基金对中国搜索引擎类公司不断示好。这其中,主打“第三代搜索引擎”的中搜很自然地被列为重点目标。仅在百度上市两周的时间内,富达基金、IDG 和联想控股联手投资千万余美元给中搜。 “2005 年一年,中搜都是在花钱”,中搜高级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胡贵春回忆称,当时的中搜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 为了加快崛起的速度,上市成为当时中搜的下一个目标。董事长兼总裁陈沛也曾多次在公共场合表示“上市只是时机的问题,2006 年或2007 年要拎着网络猪上市。”陈沛甚至对媒体表示:“中搜对百度的竞争是一种替代性竞争,就仿佛彩电终究要取代黑白电视一样。” 但在接下来半年的时间里,中搜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中搜迅速从一家明星公司消失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视野之外。 更令中搜难过的是,自己当初的豪言壮语——“做与百度不一样的搜索”早就淹没在百度的疯狂成长之下。此时的百度已经称得上国内搜索中的垄断者,那个熟悉的域名和“小脚丫”logo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网民所牢记。 曲线救国 中搜的尴尬在于,它既不是国内最大的,也不是处在优渥生存环境的互联网企业,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它所累积的资产满足不了华尔街对可见市场的要求,也满足不了国内资本市场对现有利润率的要求,它该怎么办? 2006年底,胡贵春加入中的第一重任,就是和陈沛一起削减开支,对人员和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为此,中搜关闭了10家分公司中的两家。 此时的中搜面临巨大困难,发展搜索引擎在当时看来已经行不通,如何低调地生存下去成为中搜思考的首要问题。 幸运的是,中搜迅速地找到了这样一条路。依靠在行业搜索领域的积淀,中搜向行业门户合作伙伴提供包括建站服务、求购信息搜索、行业资讯搜索等一系列搜索技术及相关的行业数据,通过技术服务的方式熬过了低谷期,并积累了中搜第三代搜索引擎的个性化技术。 中搜仍然没有放弃想要进入海外资本市场的初衷。“中搜当时的业务模式、增长空间,在华尔街看来已经有些远了。”陈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华尔街看中的是互联网公司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但是当时的中搜并没有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搜索引擎等业务上。曲线救国的模式让中搜离海外上市渐行渐远。 不同的阶段,华尔街也需要听到不同的故事。到2008 年和2009 年,只有一个好听的故事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华尔街的要求。“当时来看,从传统搜索的角度去颠覆百度已经不是很现实的事情了。”陈沛对记者说。那一年,中搜决定解散红筹架构,为国内创业板IPO做准备,毕竟公司业务在境内、对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信心。 当然不排除这样一个原因:“2009年末中搜新一代搜索引擎业务尚未推出,行业搜索更加能够适应国内资本市场的要求。”胡贵春补充说。 2006 年以后,中搜的主要业务由之前的搜索引擎转向了利用已有的技术平台为国内的企业服务。这一部分业务在海外资本市场看来“增长是极其缓慢的,没有风险投资价值”,而这种模式恰恰比较符合国内资本市场对企业持续、稳健的增长要求。 2009 年底,中搜着手解散红筹架构并为国内公司的股改工作做准备。在解散红筹架构之际,中搜已经开始为国内的上市铺路,准备最早在2011 年年初申请国内创业板上市。由于上市要求必须有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这意味着中搜必须要在2009 年12 月31 日前完成拆散红筹架构的主要工作。 红筹架构的拆散并没有太多反对的声音,“境外投资者都是看中企业投资风险和企业回报利润的,只要付出与预期的所得相称就不会有意见,整个谈判过程比较顺利。”胡贵春告诉记者。 胡贵春至今依然记得一个细节,为了能够按时拆散红筹架构,公司所有的工作都以半天为时间单位推进。“当时公司的节奏非常紧张,我们把所有该做的都提前做好,从来不用券商催促我们。”中搜退VIE 的快速推进给券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0 年整整一年,都在处理解散红筹架构极其繁琐的后期工作,“对于每一种可能的结果,我们都要准备好相应的解决方案。”2011年终股改之后,中搜由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