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网友反对取缔余额宝 银行期望银监会干预
无论是交水电煤气费,还是转账还信用卡账单,抑或是颇为丰厚的资金账单,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异军突起,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实实在在的收益,还有对传统银行业务实实在在的冲击。在随之而起的种种争论乃至抨击声中,一个日益被公众广泛接纳的观点是:面对余额宝们,传统银行业的自省远比指责更重要。 其实,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冲击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去年至今,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各种“宝字号”货币基金理财产品,在金融市场上快速崛起,大量社会存款因此“搬了家”。据最新数据统计,今年1月份货币基金规模达9532.42亿元,环比增幅高达27%,与之相对的,1月份人民币存款却减少了9402亿元,同比少增2.05万亿元。 面对这样的局面,比“是非”更重要的问题是:传统银行雄霸数十年的江山,为何如此轻易地遭遇“丢城失地”?诸多缘由耐人寻味,更促人深省。银行既是金融性行业,也是服务性行业,服务的对象就是普通民众和众多企业,谁家利率高、谁家服务好,客户自然愿意选择谁。面对余额宝们远高于银行活期利率的收益率,从心动到行动是最正常的选择。更何况,这样诱人的收益率还搭配了亲民的投资门槛和便捷的投资方式。与之相对的则是传统银行冗长的业务办理时间、不合理的霸王条款和名目繁多的服务收费。如此观之,与其说是余额宝在侵袭传统银行业务的领地,不如说是公众“用脚投票”作出自己的选择。 不论是运作机制、服务理念,还是产品设计,余额宝们不仅让社会公众“眼前一亮”,更该让传统银行业“猛地一惊”。如果继续固步自封,继续高高在上,只能丢失更多的阵地和人心。 当然,人们不会期待余额宝们完全取代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的资金来源,归根结底还是传统银行。虽然发展迅猛,但与前者庞大的体量相比,仍然只能算是小微金融。重要的是,余额宝们从观念和机制上给传统银行上了一课。如果这样的“搅局者”真的能倒逼传统银行改革创新乃至利率的市场化,这对中国的金融体系和广大民众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大好事。 新华视点
-分析
余额宝发挥了鲶鱼效应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郭田勇教授认为,余额宝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鲶鱼效应,改变不合理的融资制度效果正在初显,对于公众,余额宝使公众得到了本来就应该得到的东西,如果银行利率市场化,余额宝的套利空间也就消失了。从社会层面来看,让百姓福利得到了提升;从金融变革层面来看,使金融业的竞争更加剧烈。一方面,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要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制度建设和风险控制能力要加强。 -网民热议
“余额宝”给普通百姓
提供了多赚利息的渠道 余额宝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央视评论员提议取缔余额宝,让大批用户“胆战心惊”。而已经在使用余额宝的消费者,却大呼难以理解。 网友mywaywatch提出,余额宝的尝试,只是替最广大的民众讨回原本属于自己的部分利益,如今也许因余额宝动了传统金融业的“奶酪”,因此成了利益集团的“眼中钉”。 余额宝的使用者、南京市民陈女士,也对钮文新的说法觉得很奇怪,“虽然我投的钱不多,但好不容易天天看着比银行活期多得多的利息,每天3.18元、3.19元,这样一个月下来也有一百元了,出去做个头发,吃点点心,感觉挺好的。”记者黄阳阳杨静李幂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