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https://www.051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谁能阻挡小米的前进脚步?

发布时间:2014-01-09 11:13:23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小米会成为伟大的企业吗?还渺渺无期。客观地说,现在的小米只是一家成功的企业,甚至很有可能成为张瑞敏先生所讲的“时代的企业”。

小米会成为伟大的企业吗?还渺渺无期。客观地说,现在的小米只是一家成功的企业,甚至很有可能成为张瑞敏先生所讲的“时代的企业”。

诺基亚的衰落让我们认识到,互联网时代的变化速度太快,一家大的公司和一家小的公司,失败以及灭亡的几率和速度几乎一致。小米也一样不能忘乎所以,它是个有很多弱点的公司,如果解决不好,甚至会成为短命的公司。但即便如此,仍然不能抹掉小米对中国企业的示范价值。

小米用事实告诉中国企业“在新时代应该如何做营销”,可以说它树立了营销的新标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一批中国企业—像海尔、联想、TCL等,代表了中国营销的1.0水准,小米则代表了中国营销的2.0水准。最近,海尔和华为都在学小米的营销,其他企业还要观望吗?

我非常激动有小米产生。我们妄想一下,如果“华为的技术基因”和“小米的市场基因”结合在一起,是否很像“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呢?历史再往前推,如果当年联想不发生“柳倪之争”,“倪光南先生的技术基因”加上“柳传志先生的市场基因”,是否有点像索尼鼎盛时期的“井深大+盛田昭夫”组合呢?如果真能这样,中国就真的有可能产生伟大公司。

或许现在,诸位能理解我对小米的偏爱所在了。我们重新来剖析一下小米。

1.小米现在成功的原因:破坏性创新。

有关小米成功的原因,坊间的讨论汗牛充栋:小米利用了智能手机的换机潮、互联网思维、尖叫产品、铁人三项、期货定价策略、无库存销售方式、口碑传播、品牌背书、带领顾客一起玩、饥饿营销,甚至无节操的炒作和雇佣水军等。这些从各个角度的观察都有道理,这也说明了小米堪称新营销方式的样本。

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小米对智能手机行业进行了“破坏性创新”!这是小米战略的最成功之处,而定价等战术行为是围绕这个战略而展开的。智能手机的换机潮,不仅小米,华为、中兴、联想、魅族等都看到了。其中华为和中兴在整体出货量上超过小米,但市场的主流地位却被小米牢牢掌控。

原因就在于小米采用破坏性创新提前卡位了,卡得华为都满身气力无处发挥。华为是最懂得“压强原则”的:当发现一个战略机会点,华为就会在针尖小的地方把最大资源迅速堆上去,实现后发式追赶。

按照任先生的说法,“敢于用投资的方式,以千军万马压上去”。在通讯设备领域,华为就是以这种方式打败爱立信[微博]、西门子和思科的。但在智能手机领域,华为面对小米这种力量悬殊的对手,却无从发力。奥妙就在破坏性创新。华为此前打败爱、西、思,利用的就是破坏性创新;而在智能手机领域,华为无从破坏了,小米把底线站住了、卡死了。这是高明的战略思维。

什么是破坏性创新?克里斯坦森先生说,创新有两种,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简言之,维持性创新是不断发展技术,以期向市场中的高端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这是领先企业通常拥有的资源以及采用的策略,例如苹果。而破坏性创新则不是向市场中的现存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而是用不够好或更差的产品—通常是更简单、便捷和廉价的产品—来满足不挑剔的、低端的新消费者。例如小米。

智能手机就是存在破坏性创新机会的市场。这类市场中,技术的进步通常超越了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的分布通常是金字塔型的,上端是那些挑剔的高端消费者,可能从来不会对市场上的最好产品感到满意,一些企业的战略是满足这群消费者以获得更高的利润;而在中低端,消费者通常对较低性能的产品就会感到相当满意了,只要性价比在他们的期望范围内。

小米抓住了破坏性创新的机会,直接从低端切入。所以,尽管有很多人说小米没有硬件的基因、小米的品质差到会掉漆和频繁死机……这些都曾经或仍然是事实,但消费者就是喜欢,因为小米的产品契合了这群消费者。

而且小米的破坏性创新一步到位,没有给后来者再从底端切入的空间。小米的价格直接在底线上,这种策略一举两得:一方面让消费者尖叫,提高了性价比而推动了互联网口碑效应;另一方面直接在竞争中卡位了,没有给华为这样的潜在竞争者留下抄后路的机会。所以华为如鲠在喉,因为擅长的方式被小米先行采用了,想来想去,没有高明之策,只得跟小米打价格战了。小米的应对非常迅捷,针对华为再度大幅降价。华为和小米的竞争就此展开。

2.小米走向未来的基础:顾客社区。

小米应对华为的挑战,毫不令人意外。扩大顾客基础,不让华为进入年轻人社区,这是小米应对华为价格竞争的目的所在。雷军[微博]先生曾说,在硬件上赚钱是意外之财。显然,小米的破坏性创新做了最彻底的打算:要顾客而不是要利润。这是战略思维,想的不是今天获取多少利润,而是明天靠什么获取利润。

智能手机的低端人群是年轻人,而年轻人代表未来。谁拥有这个群体,谁就可能拥有未来。商业历史上,这种成功案例不胜枚举。宝马靠此崛起,从濒临破产到与奔驰抗衡;百事可乐靠此与可口可乐分据饮料市场。小米是同样的思考。

企业不能仅仅与顾客建立产品的供求关系,而必须做一点与产品销售无关的事情,来深化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让顾客感到意料之外的尊重、喜悦和幸福,从而产生对企业的信任、喜爱和依赖。按照我的老师包政先生的阐述,企业需要建立的,不是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而是供给者(企业)与需求者(顾客)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然后在这种关系中,企业不断寻找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机会,获得回报。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