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网为什么没有成为中国的Facebook
从人人网的市场投放上,也并未显示出陈一舟转型的决心。当年,开心网通过email账号输入和MSN精准导入白领用户。据内部员工介绍,当时人人网还是把用户分为高中大学白领几个阶段,人人网到了一些高中和高校宣传,但由于白领难以有聚集的地方,因此只做了一些邮件推荐,并未有太多针对性的推广战略。 回头看过去,这几乎成为人人网周期性的发展轨迹——以一个敏锐的市场洞察开始,迅速发展到一个瓶颈阶段,然后以另一个敏锐的洞察,漂移到另一个热点为一个周期的结束。这些年间,陈一舟并没有闲着,人人网的母公司千橡集团甚至没有错失移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热点——团购大热的时候开设糯米网、看到页游和手游机会便组建人人游戏,就连前些年职场社交一度成为热点时,陈一舟也随即创立了经纬网。细看人人网的发展轨迹,过去几年发展受阻的致命弱点是过于分散化的战略布局淡化了主产品的深耕细作,而所谓的创新更多是一种顺应风潮的追随者姿态。 所谓创新与内部创业 陈一舟在纳斯达克敲钟,这是一次看似风光,却危机四伏的上市之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着良好的资本嗅觉的陈一舟,让人人网在最恰当的时候走向了纳斯达克。 也正是由于此,陈一舟也常常在业内被冠以“投资者”的名号。一方面,成功的资本运作让人人网如今账面现金达1.6亿美元,但另一方面,过度专注于资产最大化而疏忽了产品,最终遭致人人网如今的困境。 2010年正值人人网上市前夕,陈一舟开始开发专注于职场社交的经纬网,创办了人人游戏。当时,千橡旗下的资产几乎涵盖了美国互联网最好的商业模式,这被包装成为“Facebook+Linkedin+Zynga+Groupon”的组合模式。为了突出人人网的主资产,陈一舟还特意将千橡互动改名为“人人集团”。 但人人网选择在当时上市并不像一个水到渠成的产物,而更像是一种迫不及待。当时,新浪微博发展势头如日中天,正在挤占人人网的时间,经纬网尚未内测,人人游戏处于研发状态,而糯米团还在团购大战中苦苦挣扎,与Groupon的体量相差巨大。 过于分散的业务让人人网偏离了发展的主线而形成了内部零散的业务小团体单元。事实上,这种内部结构一直主导着上市之后的人人网和内部管理结构。 糯米团的创建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糯米网创始人沈博阳从谷歌回国到人人网以后,提出要内部做团购,尽管请他进来并不是做此类业务,但人人网内部依然给了他一些资源继续做下去。一炮打响之后,人人集团开始大规模投入,形成了今天的糯米团。经纬网也是受益于此背景开始内部孵化。 另一方面,深度用户对于人人网的抱怨也开始变多。比如聊天消息接受不到,新鲜事功能很弱——一个用户发几十张照片就会被刷屏,每个回复都会单独产生一条新的新鲜事,开放平台上的游戏利用开放性接口刷屏,以及诸多用户的反馈意见石沉大海。 真正让人人网掉队,还是始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启。但其实早在2009年,人人网就已经开发无线版本,第一个版本是塞班系统的WAP版本,并将产品和市场外包给外部团队做。 当时人人网内部弥漫的一种思想受到了《创新者的解答》一书的影响,即一个大公司想要颠覆式创新,就需要把公司里的一波人丢到不同的地方,给他们一笔钱,然后让他们随意发挥,看是否能成就一个颠覆原有格局的新产品。这在互联网公司是一个常见的做法:腾讯借这个思路在广研发展出了当今最火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微信,搜狐发展出了三级火箭模式带起的搜狗搜索。 看起来合理的内部创新,人人网更多的内部项目是C2C(Copy to China)式的。比如轻博客火了以后,人人网主推人人小站;在移动端,沿袭Facebook策略将“私信”与“新鲜事”做成两个客户端;还模仿当时火热的语音图片社交工具“啪啪”做了“啵啵”“美美”等一系列小型手机社交产品。 不同于微信与腾讯,人人网并没有把握好核心业务与内部创业的关系。据人人网内部员工称,上市之后,往往做一个工作需要抄送自己的老大,其他部门的老大,以及老大们的老大,很多资源未能协同严重内耗。在《商业价值》调查的诸多离职员工中,其离职原因与内部创业项目质量平平,发展前景迷茫关系重大,同时也困扰于日益复杂的公司文化 。 黄晶回忆这段经历反思道:“其实我们当时比较鼓励内部创业,内部想法会得到很多支持,但内部创业的成功率可能不比自己出去创业高,有时可能会更低,所以这并不是有效的。” 1亿和5个1000万 今天的陈一舟开始意识到,人人网是千橡诸多业务线的根基,比起在产品上用投资的心态广撒网横向扩张,此时更需要的则是聚焦。 “把一个产品做大,你会发现一个1亿活跃用户数的产品比5个1000万的产品值钱四倍,价值是按平方叠加的,最后这些都会转换成经济效应。”这正是陈一舟的新目标,把人人网5000万的月活跃用户做到1亿。 但定位年轻用户的人人网想做到这些绝非易事,陈一舟需要砍掉公司正在运行的小创业项目,减少在人人游戏上的扩张。在人人网新版客户端发布的前一天,陈一舟发送全体员工内部邮件宣布,人人公司会进一步聚焦核心业务,将更多资源倾注人人网,并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加速。 陈一舟的醒悟始于移动互联网正在以快于PC 4倍的速度发展,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规律与PC端完全不一样。陈一舟最担心的问题,还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网从一个SNS公司转型做SMS(社交通讯)面临的基因突破困境。 例如让陈一舟困扰很久的一个问题是:在人人网新版的手机客户端上,到底要不要自动开放通讯录?这次的最新版本中,陈一舟采取了一种最折中和稳妥的办法,将通讯录置于二级页,并交给用户自己选择。 人人网的探索中,曾经也在升级5.1版本后弹出自动同步通讯录。当时这一举动招致无数老用户的反感,陈一舟最终决定妥协。 社交网络最重要的是关系链,而通讯录正是移动平台的关系链入口。微信、来往、易信等新的移动IM产品无不对通讯录入口进行了充分利用。导入通讯录的那次尝试,正是陈一舟对于人人网疆界拓展的一次试验,但这也充分暴露了问题:校园用户偏多和同学关系的定位决定了人人网难以将同学关系的边界拓展到职场。 困境还表现在移动端的商业化途径。首先,中国手机广告市场严重落后于无线互联网的发展,缺乏第三方广告监测公司;其次,广告体验较差,Facebook可以做到精准的广告推荐,这需要深耕细作建立大数据分析系统,人人网于2011年开始发力,但技术上仍有差距。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