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https://www.051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说说打车经济学那点事儿

发布时间:2014-01-18 23:10:40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1月13日,一篇《北京官方打车软件全面沦陷:不能加价是主因》的文章引起了轩然大波。老冀听说,包括嘀嘀打车、快的打车在内的各大打车软件都接到了有关部门的电话,让他们

打车经济学

1月13日,一篇《北京官方打车软件全面沦陷:不能加价是主因》的文章引起了轩然大波。老冀听说,包括嘀嘀打车、快的打车在内的各大打车软件都接到了有关部门的电话,让他们去解释情况。

其实,文中说的都是事实。老冀最近一段时间打车比较多,每次上车之后跟司机聊天,他们都说一般都是用非官方的打车软件接活,而96106则基本上不开。有不少司机为了接到更多的活,甚至配备了两部智能手机,一部装嘀嘀打车,另一部装快的打车。看来,这次有关部门希望将打车软件纳入官方轨道的努力已经严重受挫。

老冀一直在想,为什么这次有关部门的干预会失灵?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还是缺乏互联网思维,没有真正从用户和客户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生活在北京这个帝都的人们,如今每天都在为出行发愁:自己开车吧,大部分的时间都耗在了茫茫车流之中,而且那里都不好停车;坐地铁公交吧,必须冒被挤成相片的危险。

打车又怎么样呢?乘客很不幸福。在北京打过车的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站在马路边上招收,众多打着空驶标志的出租车却视而不见呼啸而过,有一辆停了下来,你还得战战兢兢地问司机师傅,某某地方去不去呀?如果司机不想去,往往就会说“马上要交班了”等等理由空车离去。

由于多年来出租车行业一直处于严格的监管之下,全市一共只有6万多辆有牌照的出租车,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的状况,司机拒载严重,据说前一段时间香港巨星周润发在北京打车也被拒载。

既然敢于拒载,司机又过得怎么样呢?同样不好。他们必须为了每个月高额的份子钱而努力奔忙,往往一天要工作10个小时之后才能完全收回成本,再加上北京糟糕的路况,因此理性的决策就是拒载。

由此我们看到,在这个行业中,司机、乘客明显陷入了囚徒困境,而始作俑者却是不太合理的准入制度。也许有关方面的心意是好的,希望通过这种准入制度规范司机的行为,但是最后的结果却适得其反。

这个时候打车软件携带着大量的资本进来了,他们通过技术手段轻而易举地破解了这个难题。如今,司机可以以销定产,必须给乘客服务好,不然被打了差评,以后活就不好接了。乘客则可以获得相对定制化的产品,大冬天的不用再上街被冻得喜大普奔,可以从容地待在家里等着出租车来接。这不就是“车轮上的淘宝”吗?老冀觉得,打车软件带来的更多不是资本,而是通过资本创造了一种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从而使得交易各方(司机和乘客)为了获得更好的竞争地位而不得不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由此使得整个打车的体验比以前要和谐了很多。

可是这个时候有关部门进来了,非要自己选定4家打车软件,不仅要求接入规定的平台,而且还规定不准司机加价,乘客则需要每次支付5元的电召费(如果提前4个小时则要付6元)。这项规定一下子扭曲了原来的竞争环境,使得竞争又一次与“乘客获得更高满意度”的目标背道而驰。在这里老冀不禁又要感慨了,什么时候有关部门能够学会用市场手段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而不是越厨代庖,直接干预具体企业的运营?

通过打车软件这件事情,希望有关部门好好思考一下:什么样的监管政策,才更有利于形成帕累托改进?从而让经济活动的各参与方实现利益最大化?

我在百度百家安了个新家【老冀说科技】,欢迎大家常来看看!

(作者简介:冀勇庆,中国企业家主笔、财经作家,长期关注中国企业独特的商业生态和商业模式,至今活跃在新闻采访第一线,全力为您订制所需的资讯。个人微信公众号:it-reporter,个人博客:华为的世界)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