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红包引爆微信支付 微信红包是如何诞生的?
在增加支付功能,绑定了用户银行卡之后,微信具有了变现的能力。 用户最先使用的支付场景就是游戏。从最早的天天系列开始,用户就可以通过购买道具提升游戏体验。与微信好友的互动,和排行榜的设置,变相激励了部分用户产生使用支付的意愿。与之类似的是同时间推出的表情商店,其中一些需要用户付费的表情也在承担教育用户的作用。 与此同时,微信的“扫一扫”的功能也增加了条码、图书和CD封面的扫描功能。以图书为例,其扫描后可以显示豆瓣书评和豆瓣电子书、亚马逊和当当等购买途径。这可以算是微信对于电子商务的最初尝试。 在这之后,微信支付进而推出了手机充值、彩票购买、电影票购买和打车付款等通道,使得用户可以使用微信支付的场景变得更加多元化。 尤其是打车付费已经成为了当下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与微信支付结合的滴滴打车,和与支付宝结合的快的打车,正在用较为原始的“烧钱”式竞争,即腾讯和阿里巴巴为激励用户使用,而通过向司机和乘客提供补贴的模式。 近日,理财通的上线,也再一次为微信支付用户带来了新的增长。由于目前理财通的7天年化率明显高于支付宝的余额宝,因此两者的收益比较为人所津津乐道。更有用户开始计算哪个收益更为划算。 与这些功能的推动相比,微信红包的推出虽然可能持续的时间并不会很长,甚至可能比微信的打飞机游戏还要快。但这两个功能的推出,都会产生相同的结构,即带来更多的用户。 春节期间,对大多数移动互联网产品来说,是一个极佳的推广时期。因为随着春运人流的涌动,会增加更多的人际传播的机会。以往微信支付的主流用户还是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其面临着向下渗透的需求。因此,在这个时间点利用产品的社交属性,进行病毒式推广,显然能够获得更大的收获。 尽管在向下推进的时候仍然需要不断教育用户的使用习惯,但是与此前在打车市场粗狂式推广相比,这种巧妙地利用时间和空间,以及人际关系的传播方式,将更为有效。 作为连接线上和线下的重要入口,移动支付将成为巨头争夺的焦点。正如一些业内人士所担忧的,“抢红包”的热度可能在春节过后逐步降温,但也正如微信在随后推出了打飞机的升级版一样,微信支付将在用户规模的基础上拓展新的使用场景。 艾瑞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2197.4亿,同比增速707.0%。其对2014年的预测是,这一市场规模还将同比增长141.1%。 因此,在面对2014年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时,微信支付在教育用户绑定银行卡之后,势必在提高用户活跃度上推出更多的功能。 从目前可以看到的趋势,微信支付或将满足多卡用户的转账需求、信用卡还款等业务,以及完善线上线下融合的O2O布局。甚至还可以结合多种行业的服务公众号,推出如医院挂号预约、快递支付等多种场景。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