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XP停止服务影响巨大 中国要早做打算
(记者陈键) 针对微软将於今年4月8日起停止為Windows XP推送安全补丁及系统修复一事,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日前接受人民网记者採访时表示,对中国而言,XP停止服务是一个“重大的信息安全事件”,相关各方应该立即行动,採取果断措施,提升国家信息安全的保障力度。 记者:XP停止服务的决定,将会给中国的信息安全带来什麼样的影响? 倪光南:微软停止XP服务意味著它将不再对XP的安全问题负责,它将不再发布XP的漏洞和补丁,这显然使XP用户面临很大的安全风险。看来,微软此举是希望XP用户在这种压力下能升级到“视窗8”。根据《2012年度中国软件盗版率调查报告》的数据,在中国的PC中,XP的市场份额佔73.5%,即XP在用量约為2亿台,其中84.2%用户没有升级到“视窗8”的计划。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中国XP的用户都希望继续使用XP,微软的决定不符合他们的愿望。由於微软此举涉及的电脑数量巨大,因此是一个重大的信息安全事件,对中国的信息安全不利,需要认真应对。 记者:中国将要為此付出多大的成本? 倪光南:应对这一事件需要作长期打算,不仅是為了减轻近期风险,而且还要大大增强长期的信息安全。為此进行投入、付出代价都是值得的。现实情况是,中国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上完全受制於人。所谓智能终端,指的是各种信息终端,随著云计算的兴起,这些就是各种接受云服务的终端,包括桌面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家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等等。这类智能终端使用的操作系统具有高度的垄断性,现在全世界基本上隻有三家——苹果、谷歌和微软的系统。中国尽管是世界上智能终端的最大制造国,可是我们制造的所有智能终端都是用的这三家系统,这种局面不改变,不仅我们智能终端制造业的利润和发展受到制约,而且所有终端都运行外国操作系统,从大数据的角度看,我国用户的数据都被人所掌握,信息安全没有保障。由此可见,解决这个问题是刻不容缓的。 记者:在构建信息安全环境方面,中国还存在哪些不足? 倪光南:过去我们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许多措施,例如在信息系统外围设置防火墙、进行漏洞扫描,安装杀毒、杀木马软件等等,不一定真正解决问题。例如2008年微软对其认為是使用盗版软件的用户电脑实行“黑屏”,当时有人问:我的电脑装了杀毒软件,為什麼防不了“黑屏”?这是因為操作系统是最基础的软件,是一切软件运行的平台,杀毒软件也在操作系统之上运行,也受它的控制,当然不可能干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要电脑“黑屏”,其他软件是无法阻止的。 应当指出,信息系统的核心软硬件,尤其是操作系统和CPU芯片等与系统的安全关系极大,歷来我国政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大量採用外国的操作系统和CPU等核心软硬件,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為了从根本上增强信息安全,今后我们要对这些系统中使用的核心软硬件以自主可控的国產软硬件进行替代,由替代XP所引发的操作系统国產化替代就是重要的环节。 记者:微软的行為是否合理? 倪光南:据报道,我国版权局曾就微软停止XP服务一事与微软商议,希望微软能考虑用户的需求,延长支持,但微软并未响应。我们认為,不论此事是否合理,要真正解决问题,停留在议论上是没有用的,必须立即採取果断措施,应对此事带来的安全风险。 记者:针对微软的决定,中国政府、產业界等应该如何来应对? 倪光南:我认為,為长远著想,首先应防止“视窗8”进入政府和重要行业。回顾2006年微软发布“视窗Vista”(“Vista”)时,当时有关机构根据专家评估,确认其架构会使用户电脑被微软高度掌控。其结果是“Vista”未列入政府採购目录。现同类架构的“视窗8”的安全风险远超过“Vista”,更不应被引入政府和重要行业,故不应将“视窗8”列入政府採购目录。 同时,应在信息安全领域权威机构——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的支撑下,集中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的力量协同攻关,採用自主创新的可信计算技术进行安全加固,在微软停止对“XP”支持后,推出有公信力的“安全云服务”,接管我国2亿台XP电脑用户的服务支撑。这样,可防止在微软中止支持XP后,继续使用XP的电脑出现严重安全事件。 接著,中国“政產学研用”各界要共同努力,自主发展替代XP的国產操作系统及其生态环境。為此,要发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学习“北斗”、“TD”等產业联盟的成功经验,创新地组织面向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產业联盟,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整合全国资源,吸收社会资金,协调一致,避免内耗,尽快推出国產操作系统及其生态环境来替代XP,以此為突破点,进而以点带面,推进到替代其他桌面操作系统,然后再扩展到替代移动操作系统。最终,我们希望中国国產智能终端操作系统能成為世界上继苹果、谷歌和微软三家系统后的第四家系统。 记者:在信息安全领域,中国如何才能达到自主可控的目标? 倪光南:我们应当针对在信息安全领域的那些受制於人的关键核心技术,包括上述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CPU和网络架构等等,发展自主可控的国產技术和设备,推进若干国產化替代工程,以便达到自主可控的目标。当然,自主可控只是一个先决条件,在这基础上还要做到安全可信,最终使国家信息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