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https://www.051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商业银行反制余额宝的三种假设

发布时间:2014-02-27 16:47:13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商业银行现在很头疼,原本依靠着垄断地位,大家将“红票子”送上门,依靠存贷差,轻松赚取利润的是日子受到了胁迫。一个叫做余额宝的互联网商贩,瞬间将大量的客户吸引了过

商业银行现在很头疼,原本依靠着垄断地位,大家将“红票子”送上门,依靠存贷差,轻松赚取利润的是日子受到了胁迫。一个叫做余额宝的互联网商贩,瞬间将大量的客户吸引了过去。

高收益,T+0,理财看得见,如同是冰糖葫芦鲜艳欲滴的颜色,总是能够吸引大量的馋猫。大量的余额宝用户,实际上也是“馋猫”,即使口袋里没几个钱,如同围着糖葫芦商贩转圈的小孩。同样头疼的还有金融监管机构,比如央行,余额宝的出现打乱了央行主导的利率改革等一系列金融政策的秩序和进度,原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路径是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先机构后个人,但是余额宝一开始就选择了后者。面对余额宝的咄咄逼人,银行能够选择那些手段和方法进行反制呢?

最极端:终止与支付宝的合作

支付宝是余额宝的入口,支付宝和余额宝一脉相承,对于任何一方面的反制,都会影响另一方。银行对待支付宝的最初态度是不理睬,到被动接触,到主动接触,到巴结迎合,到留上一手,到担忧,到现在的有点咬牙切齿。余额宝之所以能够形成影响力,是因为庞大的用户数量为其提供无限的资金来源,余额宝依靠基金规模的优势,进而在投资市场上获利。而原本这样的一个流程,都是依靠银行来完成的。银行通过大量窗口吸储,然后进行放贷或者投资。现在余额宝的出现,完全绕开了银行。不妨我们将情况推向极端,如果未来所有的人都将现金转进了余额宝,不仅包括个人,还包括机构,那么银行大量的柜台其作用也就被大大消弱。如果银行隔断了与支付宝的合作关系,也就是说,个人现金无法进入支付宝账户,也就无法进入余额宝,银行依然具有吸储的优势。或许有人会说,这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是并不是完全无可能。第一,从来没有法理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和支付宝建立合作关系。第二,银行的网银产品完全可以代替支付宝的支付功能。第三,网购并不是必须需要担保才能完成。美国的网购从来没有担保功能。所以,我们也不要过高估计了支付宝的地位,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尤其应该这么想。采取这种极端的做法,唯一的阻碍是“大而不能为”,支付宝大量的用户以及和网购的密切关系,这种做法将会遭到网民的唾弃。

最温和:停止协议存款产品

余额宝的资金,以货币基金为掩护,通过银行的协议存款产品,实际上又回到了银行账户。通过这样一种流程,余额宝可以实现较高的收益率,也就是所谓的7%或者更高。那么银行存款协议产品为什么能够有如此高的收益率呢?根据笔者浅薄的经济学知识。笔者以为,高收益是因为两个原因。

其一,目前银行施行的存款利率浮动制度,实际上存款利率是受到管制的,但是实际的存款利率远远高于目前的浮动利率,实际存款利率也就是市场化的利率。而银行存款协议提供的利率是完全市场化的。也就是说非市场化和市场化之间存在着获利空间。余额宝找到了“政策差”。

其二,股市的低迷和地产价格未来的不确定性,让大家更加趋向于投资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进一步增大了余额宝的盘子,余额宝可以提高在和商业银行进行货币交易中的话语权。那么,如果银行一旦停止了协议存款产品,余额宝的资金会流向何方?至少投机“政策差”的机会没有了,收益率也会降低。这对于余额宝短期的影响将是致命的。

最欢迎:银行推出类似余额宝产品

这也是目前很多人对于商业银行提出的建议,银行的该类产品可能会重新笼络现金存款,余额宝同样能够生还。要想把储户重新吸引到银行一边,商业银行的类似产品收益必须要高于余额宝的收益。商业银行是否能够做到这一点,值得怀疑。但是如果银行有类似产品的推出,对于机构的存款还是会产生一定吸引力的。不管是余额宝也好,或者银行推出的类似产品也好,都是在存贷差上面转悠。而存贷差则是由利率的非市场化造成的。如果利率实现了完全的市场化,余额宝之流的影响力会减弱,银行也就不会和余额宝较劲,而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开拓中间业务上,例如信用卡、转账结算、代收代付等等。

本文由于企业网站建设方维网络http://www.580jz.net/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