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https://www.051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打车应用"风暴:计划向左,市场向右

发布时间:2014-02-28 14:07:17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上海市昨日出台政策,对快的、滴滴等打车应用 发出了绝杀令 ,争议和质疑自然随之而来。 首先的问题就是,出租车究竟是否属于公共交通领域? 政府倾向于将出租汽车视为城市 公共交通的一部分 ,但出租汽车市场在受政府监管的同时实际上却又游离于这个体系之

打车应用 快的打车 滴滴打车 市场经济

上海市昨日出台政策,对“快的”、“滴滴”等打车应用发出了绝杀令,争议和质疑自然随之而来。

首先的问题就是,出租车究竟是否属于公共交通领域?

政府倾向于将出租汽车视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但出租汽车市场在受政府监管的同时实际上却又游离于这个体系之外,但是在打车应用领域中,这种矛盾体现的最鲜明的地方——同时也是现在打车应用引发争议和不满最根本的地方——在于一个微小的细节。

北京在1997年通过的《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十七条规定:

(除下列情形外)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载客或者中途终止客运服务

而上海市的《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也作出了同样的规定:

客运服务驾驶员不得拒绝乘客的运送要求

打车应用的机制与相关规定背道而驰,即谁叫价更高,谁就能获得出租车的优先使用权,在完全开放的竞价环境中,双方自愿自主进行市场交易,有着平等的选择权利。那些出价较低的乘客面临拒载的几率当然会大幅增加,这自然引起了这些消费者的不满和杯葛。

如果出租车属于公共交通工具的话,那么他们当然不能纯粹以经济因素作为唯一的考量,当然没有任何权利拒载乘客,但是吊诡的地方在于,出租车行业却自始至终未从政府手中获得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得到过的财政补贴扶持。

这样的区别待遇很难让我们相信出租车市场属于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体系,尽管受到有关部门的监管和价格调节,但它实际上却是在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遵循市场规律的产物。

而“拒载”恰恰就是以价格为杠杆来实现市场中资源的优化配置的一个鲜明表现,出租汽车司机能够有效降低空车率提高收入,而竞价高、需求急的乘客能够得到满足,而那些出价较低的消费者则可能在考虑成本的前提下选择其他的公共交通方式,进而调节疏导公共交通。

这的确会使得一部分甚至不少人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它或许还存在着不少缺陷——司机在开车期间因为打车应用无法集中注意力、恶性竞价等等——但在一个更好更切实的方案出现之前,这无疑是目前能够使得一部分乘客和司机实现利益最大化实现双赢的最优计划。

在政府、出租车行业和乘客的三重角力中,我们看到的是行政手段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紧张关系,看到的是传统计划经济思维和开放自由平等市场经济之间的对抗,看到的传统行业和新兴的互联网势力的隔阂——打车应用面临的四处遭遇围追堵截的情况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稍早之前,余额宝已经被众人推上了风口浪尖,围绕着金融安全展开了一番血雨腥风的论战。

我们固然承认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也知道放任绝对的市场经济造成的危害在某种程度上或许计划经济并无二致,但是我们更加应该认识到,用计划经济思维、行政手段去管制市场经济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只会更加严重,这已然是为我国的历史经验所证明过的了。

在那些非基础性、无关国计民生的行业中,我们需要开放的态度通过市场的手段进行自我调节,而不是仅仅通过行政命令等措施进行人为的管控,让市场和用户做出自己的选择。

我们需要一个开放的市场,那些新兴行业尽管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只有循序渐进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封堵打压才可能真正地解决问题,让新生事物最后茁壮成长。

我们需要用市场经济的眼光和态度去对待市场中存在的各种乍看起来的不平等、不公平,普通消费者的权益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就漠视抹杀卖方正当的觅价手段,将其视为洪水猛兽,以正义姿态大砍大杀。

中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在这个被互联网无处不渗透的年代,面对开放的互联网的冲击,计划经济的思路究竟还能取得多大的成效呢?这套做法究竟还能延续多久呢?大概只有那些局内人才心知肚明吧。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