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竞争走向纵深:战略之争还是战术之争
BT是战略之争,AT是战术之争 实际上,进入马年我更关注的是腾讯与百度下一步的PK,这两种全然不同的发展模式,谁更加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观察和研究这个现象是非常有意思的,“双马之争”不过是同一种模式下的资源对抗。简单地说,BT之争是两种战略思维的较量,AT之争只是战术方法的较量。 而从目前情况来看,阿里很难用腾讯的模式来打败腾讯,这也是阿里的战略性失误。阿里巴巴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困境从一开始就存在,并且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一个非常有效的突破点。来往失败了,微博日衰了,手机淘宝像手机QQ一样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支付宝的工具性又强……因此,虽然AT之间打得不可开交,我觉得BT之间的发展(注意不是直接对抗)将会更有看点。 为什么呢? 微信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和不确定性。比如,它如何更好地释放6亿多用户的能量?如何通过产品的设计做到巧妙的商业化?如何与大众点评或者京东等合作伙伴协作,善加利用微信的入口价值? 更重要的是,如何平衡用户体验和商业化,或者说,如何保持用户粘性?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寻找和发现用户需求,还是构建使用场景,亦或是寻找生态联动,微信的每一步都将对行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而百度的道路则完全不同。首先百度的移动产品是分散的,它没有巨无霸应用,有的是一个百度系的应用群,而且都是来自百度公司。比如应用分发(14款过亿应用使得其分发能力很强,这是微信做不到的),再如场景的构造——LBS和O2O(地图、团购)方面有百度地图和糯米的协同(比高德要强不少,高德和阿里生态的协作至今还很少),而视频、阅读、音乐和贴吧等需求仍然旺盛,并且容易催生付费服务……所以,你会发现这些都可以通过多个分散的应用更好地适应用户的细分需求,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 简而言之,百度因为它的在移动产品上的“广撒网策略”让它接下来的动作将会很好看,再加上即将到来的百度钱包,这让它想象空间强于阿里。 结语:就在前不久,根据CNNMoney报道和各大咨询机构发布的报告,美国互联网首次出现了个人用户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上的APP使用互联网时长比例超过他们通过电脑访问互联网的现象。 我相信,这个现象在中国也将会在不久之后出现。当这一改变发生,BT之前的发展方向及系列动作将会更加引人注目。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