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周厚健反围剿:在合作与控制间找第三条路
在青岛市东海西路17号海信大厦顶楼25层,有一座咖啡馆,屋顶的水晶吊灯以及屋内有序摆放着的木质桌椅正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在此可洽谈业务,亦可闲坐发呆甚至谈情说爱。与一般咖啡馆不同的是,屋子四周角落里被特意安置了一台台老式电视机和收音机,这些上个世纪80年代曾风光一时的老古董们,默默提醒着来往过客——海信的前身就是“青岛电视机厂”。 从25层顺楼梯下到23层,拐弯走过一条狭窄的走廊,才能走进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宽敞的办公室,向窗外望去就是大海,可直接看到远方。说起每天在他头顶上人来人往的咖啡馆,周绷起嘴角,压低声音,好像要说出一个天大的秘密:“不喜欢。”不过他很快补充说,别人都觉得不错,特别是公司的年轻人。所以,“我可以不出声。”因为,“大家都喜欢的东西你不喜欢是没有用的。” 对于自己不喜欢但是又需要出现的变化,周厚健一直有这个“本领”,宽容地静观其变。正因为有此氛围,周才一直认为创新本来就是海信的基因,而不是互联网企业的专利。 但在外界眼中,传统制造企业正在成为“保守”的代名词,一如小米、乐视正在成为“颠覆者”的同义语。“如今好像到了你不是互联网企业就很自卑的地步。”周厚健调侃说。 压力是现实的,2013年5月7日,乐视推出超级电视,次日海信电器(600060.SH)股价应声大跌8%。没办法,谁让你是电视市场龙头,“连续十年市场占有率第一”。虽然海信在此之前已经推出了自己的拳头产品智能电视VIDAA TV,第三方数据显示这是国内市场目前激活率最高的一款智能电视,但是风头仍旧被乐视超级电视盖过。数月后小米电视问世,虽未掀起更多波澜,但是舆论已经迫不及待地为传统电视厂商写悼词了。 时至今日,不依不饶的互联网企业仍旧在持续施压。如无特别意外之事发生,2014年海信集团突破千亿规模,成为中国第四家规模超过千亿的家电企业应顺理成章。但周厚健说他“并不兴奋”。就在2014年两会期间,雷军放言,小米完全可以在2015年达到千亿规模。要知道,小米到今年不过成立4年,而海信从其前身算起,已经存在了45年。 周厚健始终相信,技术是世界进步的推动力量,满足客户需求这件事也不例外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周厚健如今已经置身于变革漩涡的中心。但周厚健认为,海信变革的对立面并非互联网企业:“网络时代不是你们看到的那几家的时代,是全世界的新时代。这种机遇与挑战是针对所有人。”他认为,竞争的终点是用户,“互联网精神的核心就是十分了解用户。”——周早已明白,互联网时代顾客不等于用户。 回顾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历程就知道,这是一次完全不同于过去的竞争。曾经三度撰书研究海信历史的著名财经作家迟宇宙认为,现今互联网企业与家电企业的这场竞争本质是,一个由互联网思维指导,一个由传统工业思维指导,尽管都往融合的方向走,但原点不同,对利润的依赖不同,所走的路径也会不同。如果说以前的家电产业是技术、营销、渠道的竞争,那么现在是路径的竞争。“互联网模式已经对家电企业构成了颠覆,所谓颠覆就是创新者有将成熟工业体系变为代工者的可能,但这种竞争目前来看还不是有你没我。” 面对汹涌的互联网浪潮,传统企业目前有两种应法。立足产业分工做好制造业根本,广泛寻求合作是一种思路(参见附文对创维杨东文的访谈);彻底向互联网思维靠拢,甚至声称自己也要变身互联网企业又是一种,典型如同城的海尔,以及苏宁云商——后者甚至连企业的名字都改了。这都不是周氏想要走的道路。 周厚健想要从两极对峙中跳脱出来,对于当下互联网企业挑起的价格战,他的态度和上世纪90年代末期应对长虹价格战时一样,采取了不跟随的态度,“我不跟他,一跟就进入了他的逻辑,死定了。”这是周厚健的坚持。近年来海信围绕智能化转型,在产业链上下游乃至国内国际市场进行了多方布局。与TCL、创维不同,海信与视频企业广为人知的合作并不多。外界把海信的道路归纳为“造船出海”,而其它厂家多为“借船出海”。 这也是最大的隐忧。崇尚技术立企的海信有着深入骨髓的工程师文化,但面对唯快不破、唯用户至上的互联网思维,封闭、控制、慢节奏的工程师文化也可能让海信重蹈日本家电企业的覆辙。就当下互联网电视产业而言,竞争正空前激烈,这家一向稳字当头的技术原教旨企业能否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第三条道路,确实是前所未有的考验,其间注定会荆棘密布。 鲶鱼 周厚健早年的假想敌是苹果、三星或者谷歌这样的国际巨头。2010年起,这些巨头纷纷在大洋彼岸布局以智能电视为核心的客厅娱乐市场。周厚健认为中国家电企业要与这些巨头同台竞争必须进行智能化转型。“智能化对于家电企业将是一场残酷的考验,在此冲击下未来十年中国电视品牌不会超过三到五家。”周说这话时,时间还在2012年下半年。彼时,乐视、小米还未崭露头角,外界甚至未必明白周厚健的焦虑感从何而来。 出乎所有人意料,或许也包括周厚健,仅仅不到一年,新的竞争者汹涌来袭。2013年5月,比周厚健小16岁的山西籍商人乐视网董事长贾跃亭登上北京五棵松体育馆的舞台,宣布将联合富士康等合作方,推出两款直指主流大屏电视市场的乐视超级电视,价格却仅为同类产品的一半。这让传统家电厂商一度阵脚大乱,一方面他们纷纷表态在战略上“蔑视”乐视,斥之为噱头。另一方面,许多厂家的电视价格都跟着下降了不少,但海信除外。 作为行业龙头的海信电器也一度被资本市场唱衰,周厚健当时没有出声,但并非视而不见。两个月后周厚健公开表态说:“海信不惧怕外来者,做电视对别人可能就是一顿饭,对海信却是一条命。”此时周厚健压力可见一斑。巧的是几年前,他用过同样的比喻,当时外界看到豪掷6亿多拿下科龙,担心这会要了海信的命。但周厚健却说,“科龙只是一顿饭,而不是一条命”。(参见本刊2006年第12期封面故事《收购科龙300天》)上述发言时,是周厚健在2013年第二次为一款名叫VIDAA的智能电视产品站台,他声称自己要为这款产品代言。对于性格保守、严谨的周这并不多见。回头看来,这款名为VIDAA的产品成为2013年海信的秘密武器。 说来有些难以置信,这款被评论者认为是当年“最接近互联网思维”的电视产品,其实是个“备胎”,而且差点胎死腹中。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