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的“倒春寒”
笔者采访了众多使用过打车软件的用户,他们均表示,没补贴将可能不再使用它,“春运”过后,二三线城市的人,直接站在路边拦车也方便。很显然,用户的使用打车软件的习惯,看上去“恶补”上去了,但它却把这个习惯“惯坏”了。 活下去,或许不容易 快的打车APP创始人陈伟星早前曾撰文《我们为什么做赔钱生意》,其中有一句话:“目前打车APP全靠VC们赌未来,给高额的投资生成。毫无疑问,这些公司可以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但面对高昂的成本,谁都可能断粮死亡。“快的打车”投靠阿里巴巴,还有一家打车软件投靠了腾讯,在互联网界打车APP已经成了巨头的游戏。” 换言之,如果巨头不带打车软件玩,会如何?不可想象!因为没有巨头来玩,一度30多家打车软件的混战,时下已经变成了2家的争霸战,但无论霸主会是谁,现在谁都赚不到钱。 特别是补贴之后,这个与打车软件初衷并不符合的产物,更恶化了打车软件的生存环境。人们忘记了,其实打车软件是一项“增值服务”,即提供快捷的订车服务同时,消费者需要在原有出租车价位的基础上,增加一点“小费”来回馈服务,否则打车软件赚啥。也就是说,一旦补贴没有了,这种不仅不能省钱还要更花钱的服务,将会在消费者心中产生更大的落差。 出路也并没没有,在陈伟星的这片文章里提到:“快的打车从研发的第一天起,我们就不是定位为一个专门打车的工具。我们为软件设计了用户和聊天体系,为了以后能更加方便地扩展服务。而打车只是我们获取用户和品牌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智能出行,然后第三步的综合服务APP呼叫平台。对于用户而言,未来的快的打车不光能叫到的士,还能叫到商务车、代驾、甚至家政、旅游等等。” 简言之,即走向和优步近似的由中国特色的、更生活服务化的个性化租车出行,并形成和其他产品的差异化。只是,现在或许不会再有移动支付巨头的“请客”之举,而也想这样转型的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要直面的是看似庞大却不纯靠补贴的市场群体,一旦缺少输血,没有盈利能力的打车软件将不可避免的遭遇倒春寒。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