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书越来越不好卖,仍然会减少但不会消失
还是根据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2014年我国成人平均每天通过手机阅读的时间为33.8分钟,是所有阅读方式中时间最长的,且还在快速增长。在手机已成为最主要阅读工具的今天,电子书阅读器似乎已无法摆脱充当过渡产品的命运。 看趋势:纸质书真正的替代产品是数字出版,但数字出版还未形成 手机阅读一下子把我们带入数字阅读时代,但是,纸质书的命运就此终结了吗? 非也!因为数字阅读的内容过于泛滥,良莠不齐。人们陷入到信息的海洋中,在享受通过手机随时随地阅读的同时,也在忍受着大量无用的、虚假的信息垃圾碎片的冲击——手机是最便捷的阅读载体,但这个载体里的内容却并非人人喜爱。 相比之下,纸质书内容的深刻、专业、逻辑性等优点,都显露出来了。可能会有很多人习惯于手机阅读,也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更倾向于看纸质书,这两者并不矛盾,主要关系是互补。 数字阅读不能淘汰纸质书,纸质书真正的替代产品是数字出版。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什么叫数字出版,从字面上来理解,数字出版不就是把信息数字化吗? 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数字出版是指用数字化工具进行立体传播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这么几个主要环节: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数字化和阅读消费数字化等。也就是说,数字出版涉及到版权、发行、支付平台和最后具体的服务模式。 用得着这么麻烦吗,把原创作品数字化一下,做成电子书,大家不就都可以看了吗?何必画蛇添足。 所谓的电子书,还有手机阅读,都只是数字阅读的一部分;而数字出版是数字阅读的另一部分,它要完成的,是像做纸质书一样,把一部作品数字化出版,然后复制、发行。数字出版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它要给购买者像购买纸质书一样的所有权,让购买者可以随意转借、租售甚至继承。当前的电子书、数字阅读,只是给了购买者阅读权。 到数字出版真正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时候,互联网就能发挥出它实时互动、海量信息、大数据分析的优势,真正出版、发行与纸质书差异化的、更加深刻、更加专业的内容。这时候,最好内容的载体变成了“数字书”,大量的纸质书可能会消失,但不会完全消失。因为相对于电子产品,纸质书具有更长期的保存价值。 目前,数字出版正在形成的路上。 【作者介绍:李祖鹏,供职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著有《手机思维:改写未来的26条商规》《手机改变未来》《中国手机》等】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