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收购下,Opera 的情怀与商业悖论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此前部分出海公司在海外刷榜、造量和恶意推广的行为已让海外市场对中国科技公司的形象颇有微词,一位工具类产品的商务经理向「极客公园」表示,这些不正当竞争也成为了不少国内出海互联网公司和产品的现实屏障。 我们有理由相信并希望越来越多的国内公司在海外取得成功,但这种成功的前提除了拥有技术、资金与流量的保障还更需更多公司层面的配合以及「不作恶」式的价值观指引。 商业与情怀的价值悖论 在产品情怀与商业社会的博弈中,我们似乎很难看到前者的完全胜利,即便是另类主义的极端代表 Opera 与罗永浩的锤子科技也在不同程度上选择了对现实的妥协。 正如那句评论所言: 「Opera 曾经期望的未来是 The Future is Opera Powered,而 Opera 现在的未来是 For Sale。」 越来越多的浏览器都变成了新闻客户端,它们瓜分着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用户,但用户真正需要的功能性产品却难逃「无人可用」尴尬命运。 就像数字广告一直无法回避的悖论,移动广告商们费劲心机地拿出各种方案来让广告进行有效展示,但现实是绝大多数用户都不愿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受到广告的干扰,哪怕收到的推送是一则于己有效的信息。 当商业社会成熟至今,用户对信息选择权受制于信息的对称空间和获取范围,当你看到的和看不到的我都能决定,你对产品好坏与使用与否的决定就显得没那么公平。 这是很多优秀产品远离主流市场与视线的悲哀,但却也是商业社会优胜劣汰的价值评判标准。 两年前,我将「Monetization」这个原意为「货币化」的单词译为「变现」;而现今,当这个词和「流量」结合在一起,「变现」这一译法也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时,我竟没有任何欣慰的感觉。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