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马逊、微软、谷歌的云之争,看国内云计算的未来
另外,国内云计算服务商不约而同的提供将云计算“打包”的解决方案,比如说阿里云在面向企业提供弹性计算、数据库、CDN加速等服务的同时,推出了不少行业解决方案,类如电商解决方案、O2O解决方案、游戏解决方案等等,将IaaS基础服务进行打包,提供IT资源和互联网运维服务,同时也在打包销售自家的生物识别技术、用户资源等等,类似“拎包入住”的思路。而百度云、腾讯云等也在提供同样的服务,网易、金山、乐视等也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提供类似的解决方案,比如网易推出的SaaS云客服产品七鱼、乐视的视频云服务。服务模式上的高度重合,在服务能力、稳定性、品牌背书的同时,国内云计算领域或将效仿手机厂商的竞争策略,即削减价格,承诺功能,并提供更多可自由转换的服务。 除此之外,相比于Facebook的蓄势待发,网易、乐视等有同样背景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发力云计算,借助内部创业等形式将技术盈余打造成专业的云计算服务,在资金、技术、品牌上较于云计算创业者有着不小的优势,未来将成为云计算领域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而Ucloud、青云等也在云计算的红利下,完成了C轮以上的融资,凭借创始人的背景和资金实力,也拿到了云计算的入场券。这类企业或将成为国内云计算市场的变数。 总的来说,和美国云计算市场相比,国内在技术和规模上还有差距,但竞争情况要比国外更加复杂。AWS等纷纷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建立数据中心,并积极向中国企业和创业者提供相关的云计算服务。再加上阿里、腾讯、百度等依靠投资收购等形式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圈,国内云计算市场“多极化”的竞争趋势要更加明显。 Alter,互联网观察者,长期致力于对智能硬件、O2O、手机等行业的观察研究。微信公众号:spnews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