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https://www.0511zz.com/)- 负载均衡、智能边缘云、智能数字人、设备管理、事件网格!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外闻 > 正文

为什么要给宇宙划一个范围超出范畴的宇宙是我们看不到的吗

发布时间:2023-09-22 09:30:40 所属栏目:外闻 来源:互联网
导读:   每当描述宇宙间的星球时,我们都需要使用千米或英里这样的极度夸张的计量方法,就连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二者的距离也相差149597870千米,这段距离就算用宇宙速度上
  每当描述宇宙间的星球时,我们都需要使用千米或英里这样的极度夸张的计量方法,就连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二者的距离也相差149597870千米,这段距离就算用宇宙速度上限光速来运动,也需要8分钟左右。
 
  除了太阳,太阳系中还有好多天体,它们与地球的距离也十分遥远。走出太阳系,在银河系中就大约有1000亿到4000亿颗恒星。银河系已经超级巨大了,直径在100000至180000光年。
 
  正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银河系也不过宇宙中的沧海一粟,那么,宇宙究竟有多大呢?
 
  我们都知道,宇宙是黑暗的,当天文学家观测宇宙时,总会说哪颗星星很亮,哪颗星星很暗,哪颗星星又被其他星星的光遮住了。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描述,是因为天文学家观测的其实是那些可以被仪器看见的光。“可观测”这个概念并不是指人类的科技能否探测到宇宙中物体所发出的辐射,而是那些物体发出的光能否被仪器接收到。
 
  从可观测宇宙的角度出发,假设宇宙具有各向同性,那么以观测者为中心,可观测宇宙的半径约为465亿光年,直径约为930亿光年,这是人类理论上可以看到的宇宙的大小。
 
  然而,天文学家却表示,最远能观测到的宇宙实际上只能抵达临界最后散射面,更古老的宇宙微子背景辐射是现在科技无法观测到的范围。
 
  为什么要给宇宙划一个范围?答案已经在前文提到了,天文学家观测的是光,而在这个范围之外的天体所发出的光,还没能走完这一段路,没有抵达地球,自然就无法被“看见”,理论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终有一天,这些光将被人类的仪器捕捉。
 
  为什么又是一个“理论上”?这就不得不提到那个绕不开的问题了:宇宙是如何诞生的?
 
  目前,受到科学研究和观测最广泛、最精确支持的理论是大爆炸理论,它是最被世人接受的宇宙起源与演化的模型。
 
  宇宙是由一个超级紧密又炙热的奇点,在发生爆炸之后,膨胀到如今这个状态的。1929年,美国物理学家爱德温·哈伯通过观测发现,从地球到达遥远星系的距离与这些星系的红移成正比,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宇宙正在膨胀。
 
  既然现实中的两个相同的物体实际上正在相互远离彼此,那么是不是也说明,曾经它们之间的距离实际上应该比现在还要近,而哈勃接下来的观测也能证明这一点。
 
  他通过观测和计算,真的得出了所有遥远的星系和星系团在视线速度上都在远离地球这个结果,同时他也发现,那些距离地球越远的星体,远离地球的速度也越快。
 
  既然星团正在拉远和地球的距离,那是不是就能推测,星团与星团之间在之前是十分紧密的状态,这就是宇宙大爆炸的雏形。
 
  物理学家认为,在过去,宇宙曾经处于一个密度极高且温度极高的状态,这不仅是一种合理的推论,物理学家还通过大型粒子加速器在类似条件下所进行的实验结果找到了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据。
 
  由于宇宙具有有限的年龄,光速又是一个有限的速度,那么就存在始终不会被人类看到的物质,从这个角度来看,就算宇宙无限大,但对于人类来说也是有边界的。
 
  科学家认为,由于地球也在不断远离,那么太远的光无法抵达地球,于是就存在一个过去视界;同时空间在不断膨胀,导致地球发出的光也有永远无法抵达的地方,于是还存在一个未来视界。只有在这两个视界划定的范围之内,才是人类可以看到的。
 
  根据最新的观测结果,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天文学家推测,可观测宇宙中98%的星系都会因此与地球“失联”。”这意味着我们的银河系将不再孤独。不过,即使如此,我们仍然无法确定宇宙是否已经发生了什么变化。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