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https://www.051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移动互联 > 数码 > 正文

贴吧事件后李彦宏首亮相谈科技创新

发布时间:2016-01-18 14:44:42 所属栏目:数码 来源:科客网
导读:小编点评:百度的反省只是李彦宏的一句话,我们会反省,如此而已?今日,在“未来论坛·人类认知新百年”大会上,李彦宏现身作了《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主题演讲,当李

  小编点评:百度的反省只是李彦宏的一句话,我们会反省,如此而已?

贴吧事件后李彦宏首亮相谈科技创新

今日,在“未来论坛·人类认知新百年”大会上,李彦宏现身作了《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主题演讲,当李彦宏上台时,钛媒体小编的内心是激动的,因为作为贴吧事件之后李彦宏的首次公开亮相,借助此次演讲回应一下贴吧事件也是极有可能的。

从现场表现看,李彦宏虽作为第一个演讲嘉宾登台,但看上去神态有些疲惫,声音也压得比较低,针对贴吧事件,李彦宏只在开场时影射性的说了一句话:

这一个星期对于百度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星期,感谢朋友们的关心,我们会非常深刻的反省,希望能够把危机变成机遇,让百度陪大家走得更远一点。

紧接着就是大谈特谈中国创新,当然也不忘记时不时插入一下百度的硬广,李彦宏表示在中国做创新是很多的困难要克服的,最大的两个困难:

第一、语言障碍

在中国的企业,我们绝大多数的工作语言还都是中文,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全球最优秀的人才来到中国的话,他们其实很难在这里能够舒服的、长期的待下去。因为他语言不通。

除此之外,中国人普遍英语不好,事实上非拉丁语系国家的人都有在这个方面的弱项,我们要花比别人多很多的时间去学别人天生就会的东西,这样的话耗掉我们的很多时间。

第二、中国的文化包容性不强

在这点上,李彦宏举例说,世界各国的优秀的人才,你让他到硅谷去,他是愿意的,他觉得那里不仅是全球创新的中心,而且大家都说同样的语言,说英语,在中国,我们做不到这一点。

比如说像百度,我们招了很多的海归等有国际背景的人士,他们一开始进入我们的公司的时候,用邮件沟通的时候,写的都是英语。过了两个月之后,基本上全部是写中文,这个环境是非常强的中文的环境,这个文化是非常中国化的文化。

他说员工所处的环境还是让大家很难的产生这种包容性,很难吸引全球最优秀的人才进入到这样的文化。所以,我们中国要想变成真正的创新引领过渡所面临的语言障碍和文化的障碍。

不过,李彦宏也提到中国在创新上是有优势的,就是有先行先试的机会。

李彦宏提到,百度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无人车,一个方面背后是需要很多的技术和创新,很长时间的投入和努力,但是与此同时,它也是会改变现有格局的这样一个东西。

提到无人驾驶汽车,他也坦言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都面临法律、伦理、上路的争议。

那么如何让中国变成一个真正引领创新的国家?李彦宏的答案是:扬长避短。一方面善于利用中国的用户市场,另一方面要让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缺憾能够变得不是那么明显。

李彦宏最后提到,我们非常喜欢被别人挑战,即便是相互之间不是很熟,也可以直言不讳的把我们看到的问题说出来,越争论,大家越进步,越有可能把创新做出来。

以下为李彦宏演讲全文:

大家早上好,一年前开始做未来论坛的没有想到今天聚集这么多优秀的科学家、企业家在一起,尤其是今天这样一个会议,完全的饱满,八百人的会场到了2500人的报名。确实是引起了非常非常多的人的兴趣。今天我第一个讲,大家也知道过去这一个星期对于百度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星期,感谢朋友们的关心,我们也会非常深刻的反省,希望能够把危机变成机遇,让百度陪大家走得更远一点。

其实今天我们这个论坛,跟长远是非常有关系的,论坛的主题是人类认知新百年,到这个场合大家都想放开自己的思维去想一些更加长远的东西,去讨论未来,去讨论科学的未来,去讨论技术的未来,去讨论国家的未来,去讨论民族的未来,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现在对这个事情,对长远的东西这么感兴趣。我觉得其实有一个先决的条件,就是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跟一百年前有一个巨大的不同。

一百年前中国可能是全球最弱的国家,虽然也是一个大国。今天呢,我们应该说是处在一个盛世,只有当你处在一个盛世的时候,才会有这么多的人有这样的心情,有这样的理想去做一些长远的事情为我们的后辈,为人类做一些能够汇集很多人的事情。

所以我今天想讲的一个话题是我思考了比较长的时间的一个话题,中国的这个创新能力怎么样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怎么样让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一个创新的国度,能够在全球创新的领域有足够强的地位,甚至是有引领的这样的地位。

我在想,我们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是有很多的困难要克服的,最大的两个困难:

一个是语言。语言是我们可能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说在你读书的时候,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你花很多的时间要去学习英语。我在大学的时候,可能花了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在学英语,考托福和GRE,学的时候我在想,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美国人不用学英语,不用花我这么多时间在大学的时候还在学一门语言。但是我们中国人,我们非英语,尤其是非拉丁语系国家的人都有在这个方面的弱项,我们要花比别人多很多的时间去学别人天生就会的东西,这样的话耗掉我们的很多时间。

与此相关的是文化,一直到今天,在中国的企业,我们绝大多数的工作语言还都是中文,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全球最优秀的人才来到中国的话,他们其实很难在这里能够舒服的、长期的待下去。因为他语言不通。

我们中国的文化。其实我说第二个障碍,就是说我们中国的文化目前来说不具有那么强的包容性,中国不是一个移民国家,当然,过去我们可能人口太多了,有控制,但是总体来讲,世界上,世界各国的优秀的人才,你让他到硅谷去,他是愿意的,他觉得那里不仅是全球创新的中心,而且大家都说同样的语言,说英语,在中国,我们做不到这一点。

其实不是没有尝试,比如说像百度,我们招了很多的海归等有国际背景的人士,他们一开始进入我们的公司的时候,用邮件沟通的时候,写的都是英语。过了两个月之后,基本上全部是写中文,这个环境是非常强的中文的环境,这个文化是非常中国化的文化。

不光是中国的企业,其实,我知道的有一个日本企业,日本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叫做乐天。他的创始人也有类似的观察,所以他强制乐天所有的员工都必须把英语作为工作语言。但是我看到收效也不是特别明显,他整个的文化,员工所处的环境还是让大家很难的产生这种包容性,很难吸引全球最优秀的人才进入到这样的文化,这是我看到的,我们中国要想变成真正的创新引领过渡所面临的语言障碍和文化的障碍。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