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 Z体验与感触:技术流摩托的再次探索
智能手机同质化严重的当下,Moto Z的主要参数也和其他家旗舰没有太多差异。Z和Z Force的硬件参数都是:Android 6.0.1棉花糖系统,高通四核820处理器,Adreno 530GPU,主频2.2GHz,4GB LPDDR4的运存,32GB/64GB闪存(可拓展)。5.5寸AMOLED QHD屏幕,分辨率2560*1440,像素密度535ppi。此次Moto Z的屏幕采用的是改良后的Diamond钻石像素排列,而不是此前吐槽许久的P排列。 Moto Z的拍照是后摄像头1300万像素,Z Force后镜则是2100万像素,都是1.8大光圈,带有光学防抖和激光对焦,双闪光灯;前摄像头是500万像素的广角,自带美颜模式。由于相机还在调试阶段,摩托并没有在发布会上过多谈拍照,现场复杂的光源条件下,拍照图片也看不出真实水准。
但摩托也表示,Moto Z上市时的拍照会在行业前三的水准,尤其是在弱光拍照方面有显著提高。当然,真实水平如何还有待届时实际评测。如果Moto Z不能带来令人信服的顶级拍照水准,那么夸张的摄像头就失去了意义。此前摩托标志性的翻手拍照和点击屏幕对焦拍照的快捷功能依然保留。 由于机身过于轻薄,Moto Z的电池只有2600毫安时,而Z Force的电池则是主流的3500毫安时。可以想象,裸机的Moto Z的续航可能会比较单薄,尤其是在应用丛林化的国内安卓生态圈。建议要么选择Z Force,要么直接搭配电池模块使用。 不过,快充是Moto Z的一个卖点。此次摩托提出了Z Force的涡轮快充技术TurboPower技术可以15分钟充满85%电量,20分钟完全充满,号称是“全球最快充电技术”。这种快充的速度相当令人惊叹。需要强调一下的是,Z Force和上一代X极一样,都带有ShieldField防碎屏技术。这种怎么都不碎的屏幕技术已经在去年Moto X极上市前的各种暴力测试中得到了验证,皮实程度完全可以让用户放心。 摩托手机的主动显示、语音助手等诸多人性化软件功能继续在Moto Z上得到了延续。据联想移动业务总裁陈旭东介绍,国行版Moto Z会融合联想Vibe UI,加入更多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本地化功能,不同于海外的纯原生安卓系统,未来不会再有系统升级的问题。 扬声器也是陈旭东在发布会上主推的一个卖点。他甚至在嘈杂的现场打开手机播放音乐,Moto Z的上下双扬声器似乎音量特别巨大。虽然我并不觉得大声播放音乐是个卖点,但至少对噪杂环境下通话有好处,在高速上开车的朋友一定明白。此外,Moto Z有四个麦克风,还有摩托引以为荣的降噪技术。 简单概括,Moto Z和Z Force的硬件功能亮点包括:摔不碎的高分辨率2K屏幕,夸张摄像头带来的优秀拍照(有待实测),全球最快的充电速度,标志性的人性化软件功能,清晰的通话质量。值得观察的可能缺陷包括:Moto Z单薄电池的实际续航,谷歌全套服务变成国产全家桶之后的体验下滑。 模块设计:探索手机新方向 Moto Z的真正卖点是MotoMods带来的模块拓展可能性,这也是我想在文章最后强调的。模块化也是摩托和联想以及其他厂商一直在探索的消费电子产品发展方向。此前联想的Thinkpad X1产品已经具备了多种模块设计,而LG G5也推出了热插拔的模块设计。但Moto Z的模块是完全不同的创新设计。
只靠着背后的16个磁点,Moto Z可以加上各种各样的原厂以及第三方模块。在我的现场测试中,无论是厚实的投影仪模块,还是轻薄的时尚背板模块,都在Moto Z上磁吸的非常坚固,没有自行脱落的担忧。只需要将各种模块贴在Moto Z背后,模块背板和手机就完全融为一体,不需要关机也不影响操作。 从2007年的iPhone开始,智能手机已经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一个创新瓶颈期。即便是引导智能手机发展的苹果也处在一个创新放缓的阶段。未来的手机还能怎么发展?在我看来,模块设计也是一种可能的发展方向。
电池续航,激光全息,Hi-Fi音质,人工智能,娱乐投影,光学镜头,这些年来,智能手机一直在朝着大而全的方向发展。厂商努力地在轻薄的机身内尽可能地加入更多的功能,而这些技术都处在量变到质变的技术突破前阶段,加入越来越多的技术也意味着单一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体验必须做出妥协。 在这样的情况下,模块设计是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举例来说,在现有的电池技术下,需要长续航电池,又想保持轻薄机身,用户通常的选择是外接移动电源。而Moto Z的电池模块正是一种更好的电池解决方案,不需要电源线,只需要将电池直接吸附在机身上,实现类似于外接电池手机套的功能。Moto Z的外接电池直接可以让手机续航额外增加22个小时。 _L000104.jpg模块化在影音娱乐方面的优势则更为明显。这些特定的非高频需求,如果强行整合进智能手机,无疑会让智能手机更加臃肿,但模块化则可以让智能手机厂商省下了这方面的设计考虑,把非高频的专业需求直接交给外接模块。我在现场体验到的JBL音响模块和原厂投影模块,虽然和蓝牙音响或者便携投影仪还存在差距,但胜在便携和一体化。 此次发布会,摩托实际上保留了一个杀器产品。据我从摩托美国获知以及外媒报道此前透露的消息来看,Moto Z原本还有一个10倍光学变焦的镜头模块,但或许是因为调试尚未完成或者合作尚未确定,可能要等待Moto Z真正上市时才会正式发布。传言中,这个10倍光学变焦的镜头合作厂商,其品牌价值和行业地位足以和徕卡媲美。 模块化的普及前景,一方面在于摩托手机拥有足够的销量,能够吸引更多的合作厂商打造各种专业需求的模块;另一方面也在于模块的通用性,用户购买一次至少需要可以使用数年时间。陈旭东介绍称,摩托未来产品也会长期保持MotoMods的16触点模块标准,让用户购买外设模块时不会只用一两年。此外,未来的Moto X系列也可能会使用MotoMods模块设计。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