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运营商大起底:透视骚动背后“虚”与“实”
二各家的心思玩法 以相对优惠的价格搅局市场,虚拟运营商成功地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虚拟运营商未来生存空间,肯定不在通信套餐售卖上。短期借价格优势或能拓展用户,但从转售业务中赚取差价恐难成长期盈利模式。三大运营商给虚拟运营商的批发价虽然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但在保证赢利的大前提下,运营商绝不可能给出太大降价空间,让自身客户流失。 价格战之后,如何运作自身品牌核心竞争力,是虚拟运营商成败关键。巴士在线董事长王献蜀表示,卖号段资费属于初期业务试水,毕竟各家都没有做过虚拟运营商,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低廉资费、流量月底不清零等措施并非各家真正手段,如何开发自身核心业务的拓展性才是关键。 如果不是套餐号卡,虚拟运营商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又如何切入市场? 从商业运作上看,虚拟运营商并不具有网络,但是通过网络的租赁和使用,可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服务,更可投入到新业务的开发、运营、推广、销售等领域,这样就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而这是传统运营商基因中所不具备的灵活性。 基于此,虚拟运营商会更专注于细分市场中的用户,结合自身领域和业务特色,推出定制服务。各虚拟运营商多年来积累的潜在用户和大数据,为其定位定向的细分发展,提供了先天基础。 以分享通信为例,这个以提行业应用解决方案起家的B2B企业,正谋划通过170号段为教育这个细分行业提供更安全健康的个人信息服务。 分享通信董事长表示,虚拟运营商在原有领域都各自拥有一定优势,如何结合虚拟运营商这个新角色是重点。全盘复制运营商模式显然不切实际,抓住细分领域市场是在试点期内最好的方式。 类似做法还有乐语通讯发力移动健康领域,京东利用手机号实现网络客户的身份沉淀,以建立线上和线下客户的联系,发力移动电商,巴士在线发力公交WiFi等。 迪信通董事长刘东海表示,现阶段,虚拟运营商转卖通信业务盈利能力十分有限,主要的盈利方式是增值服务售卖。目前消费者在迪信通购机同时选择增值服务的比例大幅攀升近九成。 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随着虚拟运营商的业务模式逐渐清晰,另一个问题更加值得探讨:为何会有如此之多的企业涌入虚拟运营商行列? 手机等终端是用户接触移动互联网的第一界面。所有产品、应用、市场营销元素等要进入移动互联网,必须围绕移动终端展开。19家虚拟运营商涉及多个行业,但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的目标,防止用户在移动时代流失,是各自心中的共同目标。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