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https://www.051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干货丨做产品经理,还是得多听老人言

发布时间:2016-01-24 14:12:58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产品100
导读:之前对过来人的建议都不怎么在意,自己特别骄傲,觉得别人都不比自己聪明。经过了三年,这种心态开始变化。

网页的一切表现和表述,应该尽可能贴近用户所在的环境(年龄、学历、文化、时代背景),而不要使用第二世界的语言。《iPhone人机交互指南》里提到的隐喻与拟物化是很好的实践。此外,还应该使用易懂和约定俗成的表达。

三、撤销重做原则

为了避免用户的误用和误击,网页应提供撤销和重做功能。

四、一致性原则

同一用语、功能、操作保持一致。

五、防错原则

通过网页的设计、重组或特别安排,防止用户出错。

六、易取原则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尽可能减少用户回忆负担,把需要记忆的内容摆上台面。

七、灵活高效原则

中级用户的数量远高于初级和高级用户数。为大多数用户设计,不要低估,也不可轻视,保持灵活高效。

八、易扫原则

互联网用户浏览网页的动作不是读,不是看,而是扫。易扫,意味着突出重点,弱化和剔除无关信息。

九、容错原则

帮助用户从错误中恢复,将损失降到最低。如果无法自动挽回,则提供详尽的说明文字和指导方向,而非代码,比如404。

十、人性化帮助原则

帮助性提示最好的方式是:1、无需提示;2、一次性提示;3、常驻提示;4;帮助文档。

现在真的不敢随便说『用户体验不就是那么回事』这样的话了。

5. 『产品设计,尤其是交互和 UI,(大部分情况下)在一个产品中起到的作用只占 10%。』

这也是过去我嗤之以鼻的。牛逼的产品的交互和 UI,没有做得烂的,怎么可能起不到主要作用。

后来真的发现,如果功能不好用,再顺畅的交互、再华丽的 UI,都没意义。

比如聊微信,你发现数据丢了、记录没了,你是不会再用的;比如逛淘宝,你搞了半天都找不到想买的东西,你也不会再用。

再比如 12306,交互一塌糊涂(当然改版后略有好转),验证码烂到爆,更没什么视觉效果可言,但大家不得不用啊,因为能买票,买到票就行了。

还有像这个网站:

做产品经理,还是得多听老人言

要是在意用户体验的同学,肯定已经要反胃了。但这可能是少有的广大男同胞都会使用的产品,因为只有这里能满足需求。

所以你看,12306 核心竞争力是垄断了票务,[敏感词]网站也是提供了其他地方没有的资源。交互和 UI 比起这些来微不足道。

这是一个方面,你会发现真的几乎没有人单纯为了交互和 UI 去使用什么产品。从另一方面说,互联网公司的成功之路上,产品设计相对于运营、推广、内容、资源,都是微不足道的。

你会因为滴滴打车那几个弹窗舒服、按钮合适就用吗?当然不是。用是因为补贴多,或者能打到车(有雄厚的推广资金和强大的线下运营团队)。

你会因为微信比别的社交 APP 简单、色调明朗就用吗?当然不是。用是因为大家都用啊,没得选(有海量的用户基础)。

你会因为支付宝的交互优秀、视觉突出就用吗?当然不是。用是因为安全啊,因为方便啊(有极佳的技术支撑和广泛的线下合作)。

有人会问,那为什么好产品的设计和交互都很不错呢?只是因为他们花得起钱雇高阶的设计师了而已…

6. 『产品经理要多看书、多学习。』

在入行前别人告诉我多看书多学习时,我不认可,我觉得产品经理应该多体验、多实践。

我当时想到证明我的论点的理由是:

互联网是千变万化的,产品经理又是很新的职业,过去的书和知识不能提供帮助

产品经理需要的都是软实力,比如逻辑判断、沟通能力、审美和创新能力

产品经理并不需要太多技能和成体系的方法,尤其是工具、流程和制度,没有通用的

只要够聪明,在摸爬滚打中同样能快速成长

于是摸爬滚打一段时间后,再开始看书、虚心跟牛人学习,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很大的错误。

按刚才的顺序,倒着来说。

关于成长

够聪明的确能快速成长,但是产品经理的工作周期很长,也不像工程师或者设计师,做的成果很快就能得到检验。产品设计和项目跟进做得好不好,很有可能是要通过长达数月甚至半年的检验。

自己摸爬滚打的成本很高,还是建立在学习能力足够强的基础上。

而产品设计或者项目跟进的工作,可不像写代码一样,调试时就会报错,甚至还会告诉你怎么改。产品经理的工作你可能做了一年,成果有好有坏,但你很可能不能发现原因,也不知道好的怎么保持、不好的怎么改正。

所以明明通过别的途径能少走弯路,却偏偏要靠自己撞墙来学习,这是不合理的。

关于技能和方法

确实没有通用的技能、工具和制度,比如有的团队喜欢 Axure,有的就喜欢 Keynote。有的喜欢把文档按照交互逻辑整理,有的喜欢按照功能逻辑整理。大公司讲究格式和流程,小团队追求效率。

这只是说浅层次的,在深层次的概念和方法论,却不仅可以算是通用的,简直要说是必备的。

比如刚刚说的用户体验中可用性的原则,再比如用户体验的五大要素(层次分类方法不一样,但道理都相通)。还有大致有几种图片排列方式啊、有哪些注册登录方法啊……这些海量的知识,如果不去有针对性地学习,很可能需要自己折腾几个月搞明白一个地方的做法后,才发现在知乎上别人已经答过了,看一眼就全明白。

前人的经验在这个方面显得特别重要。

关于软实力

逻辑能力、沟通能力等等,都确实是产品经理要具备的。但这些能力反而更需要系统去学习。

从逻辑方面来说,有的是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逻辑科普书籍,讲社交和沟通的更多。其他的能力比如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也都是成熟的大企业已经总结过成熟的方法论的。

这些仅靠个人领悟,不知道多久才能悟到书里能达到的水平。

关于变化

我在读很多书时看到例子觉得老,就有点嫌弃了。估计大家都有这种感受。书的出版周期很长,所以时效性难免差一些,不过主要是指例子。

在读了很多关于互联网、创业和产品的书之后,我深刻感觉到,除了例子很老,绝大多数的方法论、道理和逻辑,都是不会过时的。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