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代逐渐成为工作的主力,他们更喜欢消费互联网软件的设计体验,更人性化。企业软件长期强调功能性和流程化,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界面一般不是特别友好。美国新一代的企业软件已经学习消费互联网软件设计,比如TripAction相比于Concur更人性化。
传统企业软件强调功能化,流程化,帮助工作协作,提高工作效率,真实保留工作中的数据。新一代的企业软件强调不仅仅要记录工作数据,还要根据数据预测未来,帮助管理层决策。比如:
传统财务软件只是记账,新一代的软件还需要预测现金流使用和帮助优化现金流;
传统的CRM软件只需要记录和管理销售线索,形成销售漏斗,新一代的CRM要求可以预测成单率然后推荐优先跟踪某些销售线索(比如Everstring公司);
传统的生产管理软件只需要完成工作流协作,现在的企业软件要进行预测性设备维护;
传统的商业智能软件只需要生成历史数据报表,现在的企业软件要进行未来数据的预测;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只需要完成订单管理,现在的企业软件需要进行订单预测;
大体上可以说,产业互联网需要的企业软件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再造。所以我认为AI赋能才是中国产业互联网未来的关键。不过由于传统企业软件大都建立在关系数据库基础上,不适用于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要求的大批量操作、实时性,因此需要对数据存储和格式进行再造。
另外,传统软件公司的开发流程相对比较慢,更新周期长,强调功能设计,忽视人性化设计,这些代表着创业公司的机会。不过,大多数创业公司缺乏传统软件公司的销售能力和对企业需求的把握能力。
2B创业和投资行业的问题
观察中国的2B创投市场,大约是从2016年开始,陆续有投资机构开始对标Salesforce,投资了一些服务小型企业的SaaS创业公司。其估值模型为企业用户数量,,迅速形成了几家独角兽企业。
不过这些投资却忽略了中美企业之间的差别:
美国中小企业主的IT水平比较高,针对这些企业的SaaS销售可以完全线上化,软件的使用培训完全可以自主完成,因此美国的中小企业SaaS公司的销售成本和服务成本都相对于中国低很多。中国SaaS采取会议销售为主流模式,主要采取线下渠道销售,这些模式的转化率低,成本高,造成软件收取的年费至少在5000以上才能覆盖。对比美国,中国中小企业本来收入就较低,因此软件支出占企业经营成本比例高,造成了目前续费率低的窘况;中国对软件版权不够尊重,经常一个企业内部共用一个帐号,这对于SaaS软件按帐号收费的商业模式造成冲击;中国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比较差,企业经营周期短。之前看过一份统计,一般中国中小企业的经营周期短于3年。如果按照Salesforce的商业模式,有免费试用时间,加上覆盖销售成本的时间,经常到企业该要续费的时候,企业已经关闭了。
正因为中小企业存在以上诸多问题和不确定性。经过前几年针对中小企业SaaS投资的摸索,很多企业开始转移到针对大型企业和政府的软件服务市场,取得了很多成果,这个市场的特征是销售周期长、订单额大、订单少。
大型企业软件市场有一句名言,“采购IBM不会错”。讲的是企业CIO作为企业运营支持部门负责人,因为不是创新部门,第一任务是支持企业正常运营不犯错误,因此管理和采购倾向于保守。一般会采购使用知名品牌和大型软件服务企业的方案。毕竟,如果采购IBM都不行,那么小软件公司更不行了;另外,既然竞争对手都采购了XX的软件发展不错,我们需要采用同样的软件。
因此,对比大型公司,创业公司在这个竞争市场完全没有任何优势。在消费互联网市场上的船小好调头、产品体验好这些优点,完全发挥不了任何作用。而且大型软件公司有专业的打单团队,有资金和技术资源来免费替大客户做解决方案。这导致创业公司不得不作为大型企业软件集成商的供应商间接切入市场。
同时互联网出身的创业团队有以下缺点:
- 消费互联网市场的创业者经常可以从自身或者周围朋友身上观察到痛点和创业机会,但是企业市场需求相对比较难发现,2C的创业者经常想当然进行创业,产品做好后接触企业用户后才发现是个假需求;
- 不够耐心,相对于消费互联网,企业软件市场经常开发周期长,增长慢,需要极度耐心;
- 企业软件的开发周期长,从技术实现上来看,企业软件的技术要求并不低;
- 追求用户数量,忽视用户质量;
- 重视产品,忽视销售。要知道Oracle、Siebel、Salesforce的创始人和CEO都是明星销售,这些人是擅长销售,懂技术,懂产业;
- 缺乏产业经验开发产品,缺乏人脉获取第一批关键客户:消费互联网周期短,更新快,创业者年轻;企业互联网则需要深厚的行业经验和人脉,一般需要10年行业积累。
不过在中国企业软件市场上,相对于大型企业软件公司,互联网出身的创业公司又有以下优点:
- 人员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当前人工智能带来了将原有企业软件再造的机会,这同时给企业软件创业公司带来了机会;
- 行动力快,有活力;
世界领先的企业软件公司如何进行产品开发?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经调查了解,中国的企业软件公司普遍缺乏正确的产品开发流程:互联网出身的创业者习惯先快速开发产品,然后给企业试用然后快速迭代;做传统企业软件开发出身的创业者大多数习惯于项目制外包,这导致清晰定义产品的能力差,为了取得暂时的收入无法拒绝企业的定制化需求,无法将项目产品化。
我们来看下世界领先的企业软件公司产品开发流程: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