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派争夺零售派:传统百货扎堆试水O2O
二、电商派:寻求成本“软着陆” 在这一波O2O的大潮中,电子商务公司往往扮演着新锐的说服者角色,向“年长”稳健的传统零售百货推销着O2O概念的势不可挡。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巨头力推O2O的动力,最主要还是来自其销售落地后物流成本匀摊的考量。 缩小的成本差 同为浙商的银泰商业与阿里巴巴在物流方面找到了合作的契机。 2013年1月下旬,阿里巴巴集团宣布联手行业企业、资本和一些金融机构搭建智能物流骨干网络CSN(在内部被称为“地网”),银泰集团董事长沈国军出任CEO。此举也被视为这两家有意做大O2O的企业,为日后可能遭遇的电商物流配送瓶颈早做准备。 “要做电子商务,就离不开整个智能物流体系的发展。现在国内的物流比较传统,存在很多问题,若以此现状可能难以支撑未来如此大容量的销售。”沈国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物流实力的搭建非一日之功,而O2O环节中物流配送的可及性尤为关键。近一两年来,包括苏宁、京东、腾讯、阿里巴巴等国内最具规模的零售集团纷纷扩建物流仓储中心,投资额巨大。 去年8月,腾讯电商控股公司宣布其华南电子商务运营总部项目正式奠基。仅这一笔项目的总投资就超过10亿元,其主体是打造仓储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腾讯电商华南区域物流中心。阿里巴巴也毫不示弱,有外媒曾报道“阿里巴巴集团计划在2020年前在物流及相关支持领域投资160亿美元,意欲彻底革新中国的零售产业”。 “目前各大电商平台都开始比拼物流速度,当日送、隔天送的服务在拉拢消费群的同时,也极大地考验着物流仓储中心的能力,而这样的投入都将慢慢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新世界百货中国董事总经理助理兼COO陈旭存向记者表示:“如今网购消费与实体消费存在的价格差,未来很可能因为电商物流配送费的提高而缩小,电商如果不进行改变,其竞争力或将大打折扣。” 他强调,综合未来的各种经营成本,可以预见电商和实体店面临的成本差距将越来越小,反过来要考验哪一阵营的服务更加出色,而这正是这么多年实体零售的长处。“互联网企业的管理者越来越担心,急切希望能够把现在的生意落到一个实实在在的平台上。” 组队建盟 基于上述理由,O2O在中国迅速潮起的先决条件得以满足,传统零售业与电商领导者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各自完成联盟组队。其中,两大O2O技术领导者——腾讯与阿里巴巴更是对此寄予厚望。 阿里巴巴集团O2O品牌负责人曾毫不讳言地表示:O2O是未来三五年内行业极其关键的策略,而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更是把2014年称为中国O2O的元年。自从2013年集团在“双十一”启动这一项目后,阿里巴巴已经正式把自己的战略重点从电子商务变为了商务电子化。 “我们今年将有近五千家品牌商进入到整个阿里巴巴O2O战略范围中,而且基本都已达成协议。所有线下10亿以上销售额、拥有100家以上门店的公司,都在我们考虑范围之内,这些公司所有的线下店面改造都是我们的核心所在。”上述负责人说。 两大合作伙伴实力旗鼓相当,面对邀约,本土百货零售业的管理层正在进行站队前的最后考量,其中也不排除像王府井百货、新世界百货这样,和双方同时合作的例子。 万达百货负责人王健林曾透露,万达百货和阿里巴巴的合作还在谈,目前尚处于在腾讯与阿里巴巴之间的对比阶段。“肯定得选一家合作,但也不排除最后全然由自己单独做,一切都有可能。” 相比之下,腾讯一方的顶层设计似乎收获了更多的业界支持。互联网智库易观国际的分析称:“相比于淘宝与天猫统一化的模板商城,目前与微信合作的线下零售企业如天虹、绫致服装等,都有着与腾讯团队合作的、定制性的微商城,帮助传统企业经营消费者,在吸引线下流量、无线化门店、可视化库存等层面进行提升。” 三、谁是O2O的真正赢家? 同时参与销售每一个环节的电商与传统零售两方,在利益天平博弈时,一直未放弃互相牵制。 尚缺利润分配体系 马云和王健林“电商VS传统零售”的赌局一直为外人称道,最终双方转向O2O这样一种竞争转竞合的方式,也并不让人意外。事实上,传统零售业对于业务电商化一直心向往之,只是此前苦于合适的切入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参加去年11月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连锁业会议上发现,互联网时代零售业的转型模式,正成为各大零售集团一把手争相热议的话题。包括武商、王府井百货、首商等负责人均表示有意尝试O2O概念,但态度更倾向于谨慎乐观、观望为主。 2013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7542亿元,同比增长47.3%。交易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8%,网购已经成为拉动消费重要渠道。 其中O2O购物的一大重要接口——二维码的使用量,就在过去两年内迅猛增长,仅仅在2013年3月,中国地区二维码发码量已达2574万次,扫描量达到908万次。 不过,前景虽然令人兴奋,但由于目前本土零售企业与互联网企业O2O领域的合作尚未出现成熟案例,各个环节标准设置暂无借鉴依据。 目前已经达成的几宗合作中,也曾出现线上线下同价而引发供应商抵制风波、实体店被指沦为电商试衣间等情况,甚至曾有两家知名企业O2O项目中出现实体店交付取货过程中系统滞后、人员配备不足的尴尬情况。 “O2O 在中国发展了有三年,但至今还没有特别成功的模板可以推广,除了零售业的移动电商技术还未发展成熟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整个行业的利润分配体系还未一致。而这才是整个O2O成长中最麻烦和最关键的事情,重新划分整个品牌的利润体系,是O2O发展的前提和核心。”前述阿里巴巴O2O业务负责人向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谁更依赖O2O? 尽管新增的这一脉电商“支流”,对于大型传统零售集团事关重要,但在多名零售业负责人看来,传统零售商对于O2O的依赖程度基本小于互联网企业。 被传统零售企业津津乐道的一个案例,来自于国内羊绒产品知名品牌鄂尔多斯的O2O电商部门模式,这从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传统零售企业在O2O合作中对于技术提供商的反制作用。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