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https://www.051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传媒 > 正文

顾三观:从0到3000万,产业B2B的运营怎么做?

发布时间:2016-04-27 12:38:50 所属栏目:传媒 来源:用户投稿
导读:媒体与资本的嗅觉在互联网圈里永远是最灵敏的,最近陆续接到媒体、机构的邀约基本都是谈B2B,聊产业互联网的。说“山重水复O2O,柳暗花明B2B”还真的一点都不夸张,2016年

顾三观:对在线交易而言,这是一个简单的时代,亦是一个复杂的时代。

媒体与资本的嗅觉在互联网圈里永远是最灵敏的,最近陆续接到媒体、机构的邀约基本都是谈B2B,聊产业互联网的。说“山重水复O2O,柳暗花明B2B”还真的一点都不夸张,2016年是B2B的元年,从沉寂多年的1688开始出来喊话,再到慧聪干起了家电Shoppingmall的买卖,各类产业垂直互联网企业纷纷融资占地,说明资本市场的重心开始向C的上游B端市场转移,风向开始变了。

那为什么连接大B,小B生意的产业互联网会受到关注呢?其实这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从大方向来说,使用成本的下降降低了使用门槛。前20年淘宝、京东、天猫的发展培养了一代互联网使用人群,C端互联网普及化以后,解决了大量衣食住行的问题,反过来又让互联网基础设施变得更加便宜,宽带速度更快。当使用成本变得更低的时候,也会影响到企业的选择和使用,十年前用友、金蝶、南北等企业ERP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的使用成本在现在SAAS软件免费大行其道的今天,是很难想象的。从使用环境来看,目前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现象非常普遍,企业无法在存量市场获得更多的份额。这也是八米CEO介绍当时选择介入互联网的时间契机:2008-2013年产业环境好的时候,企业都不愁卖产品,谁有时间搭理互联网?而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流动资金缺乏,欠款难收,企业面临困境的时候,才会开始思变,认真的思考下怎么结合互联网的问题。这从旁也印证了企业在嫁接互联网之后,对于系统效率、流通效率的提升,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刚性需求,企业使用互联网以及产业链的互联网化场景变得越来越清晰,这必然会带来B2B的爆发。

我们的团队成员基本来自与ERP、信息集成、制造型企业,对于实现B2B电商的理念和方法不同于一般的电商企业,每天处理的各种流程问题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像,很多人都会觉得复杂,这也是为什么外行做2B的生意很难,因为行业有行业的壁垒和特点,你搞一套跟行业貌合神离的交易流程,估计客户看了半天只想拍桌子骂娘。这也是产业互联网好玩的地方,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所牵扯到的不仅仅是解决销售的问题,更是解决服务能力的问题,有门槛的买卖才有意义。从去年8月上线到今年3月份,掐头去尾,近7个月的时间,各种状况、困难接踵而至,试错不断。虽然被媒体多次点名,甚至曾一度怀疑靠单纯的网上交易对于电气行业来讲是否靠谱,但看到每次看到用户“默默”的采购几十万的施耐德,一百多万的开关电源,我开始相信了,B端行业的销售体量是如此之大。

今天趁这个机会,分享一下我们已有的转化模型,与业内各位诸位老师探讨:

强化中间商,找准用户场景

从公司建立之初,用户运营的对象就是经销商、代理商、盘厂入口,并不面向终端用户采购,这是我们的大方向。如果一个做工业品B2B开口就说我要去中介,去代理商,去经销商,让供应商直接面向终端卖货,我想要么你太不了解行业,要么你太天真,基本会死的很难看。目前所有的工业品电商,都是把自己当成一个经销商来运作,供应链、仓储、物流、销售、金融,能做的自己都做,强调“完美的客户体验”。可是,你可曾想过,你想把货卖给国网南网,把货卖给宝钢鞍钢,最大的制约不是来自于价格和产品,而是“关系”,人家几十年维护的客户体系和资源你想一下子收到线上交易,基本是痴人说梦。

哪怕你爸真的是铁道部部长,把货卖进去了,售后服务怎么办?应收账款怎么收?调换货,维修养护怎么办?你有外派工程师嘛?这是以己之短,搏彼之长,你把原本行业的玩家,都放在要去“颠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之前所有垂直行业电商化和O2O失败的主要原因。如果不能够做的比现在的海格曼、慧桥、嘉仪、索能达、固安捷做的更好,我认为,你千万不要尝试,资本市场给的那点钱,真的不够折腾的。阿里的“中国供应商”,慧聪的“商情资讯”,国内B2B行业的老大企业最多也就做点信息交换和撮合交易,它不影响到各方的实际利益。在整个工业电气行业,互联网企业其实是很穷的,哪怕是目前进入到C、D轮的工业品互联网投资额也就在1-2亿左右,2014年正泰一年的销售管理费用就有16亿,用原来人家的玩法做,你难道能做的更好?

互联网最大的贡献就是为解决信息的不对称,而不对称的这种现象在目前的电气行业当中尤为明显。传统的工业电气行业交易几乎全在线下完成,生产商和终端使用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生产商与经销商、代理商采购繁琐且低效,增加了各种流通环节的运营成本,产品的结构性失衡,导致价格恶性竞争。当数据都还没有联通起来的时候,现在就用C类电商玩法去玩,注定转不动。互联网应该做互联网该做的事儿,在供应链方面建立更顺畅的沟通渠道,在周转资金方面开拓更好的融资渠道,帮助经销商降低营销成本,帮助经销商培养和维护终端用户,让交易环节更加扁平化,而不是急于缩短环节去中介化,这才是应该做的事,也是八米网正在做的事。

顾三观

2015.9-2016.3 八米网交易品牌TOP10

信用是根本,流量不是万能

当我说出这话的时候,估计做2C类电商的伙伴们一定会笑话我,但是在2B行业,注定了你不会将网站流量推向很高的高度。八米网自去年8月上线至今,客户遍布全国84座城市,最大一笔订单超过了70万,平均客单价在1万7千元,总交易额达到3046万,但这只是在平均PV2200所创造的成绩。从0到3000万,客户的流量转化率是非常高的,两三个流量带来一个询盘,十几个流量带来几个订单在平台上很正常,目前平均每天能带来15个单笔交易额在1万元的订单。就目前工业电气行业来讲,目前所需要覆盖的对象,采购用户不超过百万家,这与一般2C类吃穿住行客户需要覆盖几千万,几亿的人群来讲,简直弱爆了,但是这个覆盖人群的采购容量能达到4万亿级,平均每个采购用户每年创造的交易额近百万,是2C网站客单价的100-200倍,这还是比较保守的数据。

2B的生意绝不是靠几个活动,几条微信;靠页面漂亮,图片美丽能忽悠的了。采购是一个很理性的动作,客户首先关心的是你的平台靠不靠谱,会不会赖账,会不会骗钱,以前都是跟上游厂家直接做生意,长期合作厂家还能给我欠款、放账期,你的还要现金交易,为什么要通过你的平台上采购呢?然后才会关心你平台上是否有我需要的品牌,型号;进而进行价格比较,是否能做到低价;最后才会关心物流是否迅速,使用体验是否流畅,售后服务是否到位,这与2C用户的套路完全是不一样的。为了强化用户的信任,在行业里我们打了一套营销组合拳,很多抱着试一试心态的客户大范围推广开来,并迅速在业内传播。从几百到几千再到几万,金额不断放大。另我们没有想到是,某个品牌DZ47型号不到一个月就卖了200多万,这甚至引发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供应冲击,这一事件的传播,让更多的采购客户对我们刮目相看,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团队的信念。

获客成本高昂,线下推广更实在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