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长:浙江留住马云不是靠一味给政策
李强 1959年生,温州人。当过工人,后来考上浙江农大农机专业,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当过团县委书记、省民政厅处长、永康市委书记、省工商局局长、温州市委书记、省委秘书长、省委政法委书记、省委副书记,2013年1月当选为浙江省省长。 最回避不了的就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结合的问题。政府要干的和企业要干的怎么高度合拍,达到和谐共振。 阿里巴巴的合理要求,我们肯定帮他解决。但更重要的不是这些,因为这种企业需要的是适合生存的环境。靠特殊政策活下来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 我们说的权力清单,不是说放权多少,而是厘清政府部门的权力边界。这和前一轮政府自身改革特别是以行政审批改革为突破口的放权不完全一样了。 “腾笼换鸟”是眼下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热词。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省长李强昨日接受南方都市报的专访,畅谈浙江正在探索的经济转型升级路径。 李强说,1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以“腾笼换鸟”的思路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精神,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10年来,浙江一直在深入探索实践。他认为,“四换三名”就是这一战略思想的深化、具体化。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用好两种力量:一是驱动,二是倒逼。同时,政府要干的和企业要干的高度合拍,达到和谐共振,才能把转型升级的力量释放到最大。 2013年1月,土生土长的李强成为浙江省省长,他着手谋划经济转型升级这一老课题的新突破,切入方式却不是经济领域,而是政府自身改革。 简政放权 突破改革 这名熟稔省情的高级干部在上任伊始就提出: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纵向撬动政府自身改革,横向撬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 “这几年,有时候觉得政府变成‘闲不住的手’了,这和机构职能扩张过多,而且分割得又比较细,有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管得比较多,反而捆住了市场主体的手脚”。李强说。 他给浙江定下的目标是:打造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省份之一。经过努力削权,短短一年之内,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了59%。2013年浙江省的“三公”目标是零增长,结果下降了15%。2014年,省市县各级政府“三公”经费预算支出削减30%,将全部用于治水。 转型抓手“四换三名” 去年,浙江提出的“四换三名”则成为转型的一个重要抓手。 “四换”为: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三名”是大力培育名企、名品、名家。 “机器换人”,实质是产业技术的创新。看得见的是节约劳动力,应对“民工荒”,更重要的是推动创新成果大规模地转化应用于产业,并推动人力资本的开发和积累,提高劳动生产率。浙江还要把“机器换机器”和“人换人”结合起来,促使经济发展立足于产业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基础之上。 “空间换地”,实质是要素配置方式创新。把浙江全陆域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规划,进一步通过区域功能定位来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用价格杠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单位亩产。 “电商换市”,实质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把线上线下“两个市场大省”融合起来,打造成“一个市场强省”,把市场的控制力提升上去,真正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在李强看来,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浙商会迸发巨大的活力和能量。活力很重要的体现在企业家精神,只要这种精神在,转型升级的各种“坎”都能跨过去。因此,“三名”,就是花大力气培育一批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家,苦练内功,打造百年企业,用一批优势龙头企业支撑起浙江制造。 三个尊重 两个符合 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如何统筹,以达到最佳效果? 李强的思考是,政府要干的和企业要干的怎么高度合拍,达到和谐共振,把转型升级的力量放到最大,见效就一定是快的。 所以要做到尊重规律、法治、主体,符合实际、“四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同步推进,还有国际化、信息化)。 他认为,政府不过多干预微观事务,做好制度供给、市场监管;让企业、市场干好自己的事,把价值规律优化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出来。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法治经济。投资商最担心资金是否安全、合法权益有无保障;竞争是否公平、能不能真正做到非禁即入;信用好不好,契约精神是否得到充分尊重。而尊重主体,意味着一定要站在企业的角度想问题、出思路、拿办法,尊重企业的选择权,尊重市场的选择。因为转型升级最终还是决定于市场主体。 “政策上不能一刀切,规则要公平透明。”“比如要素配置,不能某个人说了算,要按照亩产综合效益来排序,保障上、价格上有梯次,企业都能对号入座、心中有数,这样好企业、落后企业都没有意见。即便淘汰落后产能,也要有重组退出、改造提升或者直接关停等多种办法,都有路可以走。”李强这样解释“符合实际”。 而符合“四化”,则意味着产业的发展一定不能遍地开花,要全域优化空间布局,有国际化的视野,抓信息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产业和城市深度融合,建好产业集聚区特别是核心区块,集聚科技、人才、产业等高端要素。 创新驱动 倒逼转型 在回答“到底用什么推动经济转型”这一问题时,李强的结论是:浙江转型升级,要坚持“一个驱动,两个倒逼”,载体就是“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和“四换三名”。 以创新为驱动,环境和要素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环境倒逼就是以治水治气治环境为突破口,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要素倒逼,就是以“亩产论英雄”为标杆,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在李强看来,这两个倒逼也是联动的。一方面提高产业的节能节水节电等能耗、用地、环保、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据此加强监管,推动“腾笼换鸟”。另一方面,按亩均税收产出配置土地、排污权、能耗,通过市场化手段体现要素价值和节约价值,倒逼企业搞转型、集约利用。“我们已经在海宁市搞了试点,通过奖励一部分企业,惩罚少部分企业,‘板子’打在少数企业身上,给企业普遍戴上‘紧箍咒’,触动大部分企业加快转型。”李强说。 [对话] 浙江留住马云“不是靠一味给政策” 李强认为政府要给企业松绑,用治水倒逼企业转型 转型升级 政府引导和民间活力需很好融合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