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https://www.051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民营银行破冰:阿里巴巴腾讯或引发行业变局

发布时间:2014-03-26 08:34:33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站长网
导读:作者:《财经》记者董欲晓刘文君这次不是单纯试验“民资说话”,试点名单显示决策层有意推动组合试验:民营资本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下的潜力;互联网银行的生命力;不同互联

作者:《财经》记者 董欲晓 刘文君

这次不是单纯试验“民资说话”,试点名单显示决策层有意推动组合试验:民营资本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下的潜力;互联网银行的生命力;不同互联网金融模式之间的较量

这或许是中国目前最具市场含金量的金融牌照。

3月11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新设民营银行试点名单,五个方案、十家共同发起企业胜出。

距离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下称“金十条”)不到十个月。期间各路力量博弈角逐,舆论关注空前高涨。据监管人士介绍,通过各地政府以及金融监管机构等各种渠道,地方推荐优秀的组建方案超过了几十套,此前有地方金融办人事透露,在筛选过程中由于积极参选的企业为数众多,最终由每个省份自行遴选两组上报推荐,另有大批民营企业尾随其后,摸索路数。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方案由相关部委斟酌并由国务院“钦定”。

浙江的阿里巴巴(滚动资讯)、万向控股有限公司、温州的正泰集团、温州华峰集团,深圳的腾讯、百业源投资有限公司,上海的均瑶集团、复星集团,以及天津的天津商汇投资有限公司、华北集团,前后两两组合共五组方案被监管层认为是“优中选优”。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解释,所谓“优”的标准基于五点考量:第一要有自担剩余风险的制度安排;第二有办好银行的股东资质条件和抗风险能力;第三有股东接受监管的具体条款;第四,有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特定的战略;第五,有合法可行的风险处置和恢复计划,即制定“生前遗嘱”。这也为日后试点扩大框定了基本的遴选原则,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破产条例落地后,上述条件或做微调,但不影响大的准则。

银行新玩家

脱颖而出者胜在股东实力、方案设计和风控机制上。

据了解,一家来自国家战略上海自贸区属意料之中,腾讯和阿里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实力派被一同安排进第一批试点,决策层有意尝试不同类型和发展思路的互联网企业如何优化金融业生态,而温州地区是民营经济重镇,早已申请民营银行多年,此次入选亦属众望所归。

黑马来自天津,天津商汇和华北集团此前名不见经传,其中商汇第一和第二大股东分别是天津融升鑫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天津天士力制药。实际上,天津商汇是天津民营企业的机构投资者联合体,早在2005年渤海银行成立之初,该公司入股渤海银行8%的股权,有较多参与金融企业的经验。但国内并不乏同等资质的民营企业。

接近监管人士向《财经》记者解释,天津入选“胜在方案”,其业务特点可以概括为“公存公贷”,服务机构法人,不针对普通自然人,也就是不做零售业务。这大大减少了监管层对于风险的顾虑。

据了解,按照国务院“金十条”的指导原则,发起设立之初,这五家银行均为中小型金融机构,监管层人士透露,按照各自上报的初步方案,其意向的注册资本均大大高于《商业银行法》规定的下限,即发起设立城市商业银行最低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人民币。但是初期,由于每个方案均为“有限牌照”,温州和上海两地方案为区域性银行,不得跨区经营,而天津试点的“公存公贷”业务将面临激烈竞争,规模难以迅速扩大,此三家银行可能需要多年积累壮大业务。

最具想象空间的是两家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的银行。由于其特殊的经营模式,其业务和客户可以遍布全国,加之此前两家企业在金融领域积累的庞大的客户资源,其获得稀缺金融牌照后发力银行业务威力不小。

据权威人士透露,随着五家试点银行的经营发展,未来不排除在经营稳健、风险可控、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特殊作用原则下,允许其增资扩股进一步壮大业务。而对于脱胎于互联网企业的两家网络银行的未来发展空间将很具想象力。

此次试点作为1996年民生银行发起设立之后的第二批民营银行开闸,将为未来进一步放开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探路。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在试点一段时间后,监管层将总结经验,制定相关的准入制度,在此基础上放开第二批试点。从此放开民资入主银行机构的制度性障碍亦可期待。

但是监管层也表示,第二批试点没有时间表,一切要依试点情况和经济金融发展变化的情况而定。此前市场普遍猜测两三年内不会再次开闸,但是据《财经》记者了解,试点很可能会以“较快节奏”推进。

目前,银监会牵头的多个部委正在加班加点制定会审方案。高层对试点工作甚为重视,具体工作的进度两条线同时汇报国务院和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挑战者来了

此番互联网企业拿到银行“门票”或将引发行业变局。

“银行在客户资源、跨行合作等方面对同业严防死守,但是却在不计成本地倒贴给互联网企业,养大了一批互联网金融公司。”一位国有大行人士观察网络银行十几年,“此番互联网企业拿到了门票,这个影响不是单个企业或局部区域,而是全行业的。”他认为互联网企业“光膀子”打法有别于银行业多年来“西装革履”做业务的模式,将在风险控制、客户体验、网点建设等方方面面带来冲击。

据权威人士透露,此次试点的网络银行将不允许设立物理网点开办业务。而不论对于阿里推崇的“小存小贷”业务,还是腾讯此次上报的“大存小贷”业务模式,要想开门营业,都急需对传统银行开展贷款业务的诸多做法进行颠覆和改造。

按照监管层此前颁布的各类业务的诸多规章制度,包括信贷合同签订、银行卡开户、人民币理财等诸多业务都需要客户到银行网点“面签”相关资料。而对于网络银行这类没有实体网点的银行来说,按照现行规定上述诸多业务将无法开展。监管层的意向则是,两家网络银行开业后,将允许部分业务的创新,且视情况突破现有规章和做法。

“这会产生另一个问题,”一位长期观察银行业的资深人士说,“网络银行所享受到的竞争优势,实质上有不平等竞争嫌疑,其他银行会不会向新规则看齐,要求平等待遇?”这些连锁反应有待监管层审时度势作出裁决,但第一枚多米诺骨牌已经推倒。

此前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积极筹建社区金融便利店,其中仅民生一家即提出“万家”的三年目标,其他银行迅速跟进,试图在成本和渠道优势上寻找平衡。但此番网络银行推出,则意味着银行经营者们需要重新评估物理网点的价值并对相关的规划重新定夺。

“这不仅影响到银行新增物理网点的热情,”一位国有大行电子银行部负责人分析,“而且还会进一步推动经营者对存量网点的撤并和优化。”他认为,如果网络银行试水顺利,随着连锁效应的释放,银行业可能迎来物理网点增长的拐点。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