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https://www.051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对于人工智能,这位受乔布斯信赖的“硅谷独家大王”都说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6-01-22 17:38:49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雷锋网
导读:选择,一切与机器无关。这位受乔布斯信赖的普利策奖得主,会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呢?

霍维茨离开了医学领域,转而开始研究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他选择了卡内基 · 梅隆大学的认知科学家、人工智能先驱赫伯特 · 西蒙作为自己 的远程导师,也开始接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朱迪亚 · 珀尔 (Judea Pearl)。 珀尔开创了人工智能研究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与早期的逻辑和基于规则的方法具有明显区别,专注于建立嵌套式的概率网络来识别模式。从概念上来讲,这与 20世纪 60年代遭到明斯基和珀尔特批评的神经网络的思路相距不远。 

因此,20 世纪 80 年代,霍维茨在斯坦福大学远离了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主流。许多主流人工智能研究者认为,他对概率论的兴趣是过时的,回到了过去 的“控制论”方法。 

1993 年,霍维茨来到微软研究院,他的任务是打造一个团队,研发可以改善公司商业产品的人工智能技术。微软的 Office 助手(即“Clippy”)1997 年问世,主要是为了帮助用户掌握不易使用的软件,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霍维茨团队在微软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得更加容易,如今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几种这一类型的增强产品。例如,早在 2005 年,两位象棋爱好者使用一个下棋程序赢了一位象棋大师,以及其他下棋程序。 

霍维茨仍在研究如何通过人类智能让机器学习和计算机决策结合起来,以此深化人机交互。举例来说,他的研究人员与引导全民科学的工具 Galaxy Zoo的设计者们密切合作,利用人类网络冲浪者的力量对银河系图片进行分类。 

众筹劳动力正在科学研究中变成十分重要的资源:专业科学家可以指导业余爱好者,而业余爱好者要做的,只是玩一些利用人类认知的精密游戏,来帮助科学家解决像绘制蛋白质结构一样棘手的问题。 

在很多情况下,人类专家团队已经超过了某些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的能力。在评估完人类和机器的组合后,通过给每一个组分配一个特定的研究任务,科学家能够创造一支强大的混合科研团队。 

计算机拥有惊人的图像识别能力,它们可以创建数百个视觉表格,分析目前望远镜能够观测到的所有星系。这种做法并不昂贵,但也没能产生最好的结果。在这个程序的新版本 Galaxy Zoo 2 中,拥有机器学习模型的计算机能够解释星系图片,以便为人类分类员提供准确的样本,使之可以比之前更容易地为星系进行登记。 

在另一个改进中,这个系统增加了识别不同参与者的特定技能的功能,并能够恰当地予以平衡。Galaxy Zoo 2能够自动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类,并且知道哪些人可以更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 2013 年的一场TED演讲中,霍维茨向观众展示了一名微软实习生第一次遇到迎宾机器人时的反应。霍维茨展示了一小段视频,里面记录了从系统的视角来看这次互动的过程,尤其是记录了这名女性实习生的脸部。这位年轻的女性靠近系统,系统告诉她,霍维茨正在办公室里与某人交谈,并且提出可以为她安排会面时间,她犹豫了一下,拒绝了计算机的提议。

“哇,这太惊人了。”这位年轻的女性低声说。然后,为了结束这次对话,她急匆匆地说了一句:“很高兴认识你!”霍维茨总结道,这是一个好的迹象。 他认为,这种类型的互动展现了人类和机器人成为伙伴的世界。 

也许,与机器人交互的那种自由、放松之感,正是因为在连的另一边并不是一个令人难以捉摸的人类。也许,这根本与人际关系无关,更多的在于是取得控制成为主人还是成为奴隶。

对于人工智能,这位受乔布斯信赖的“硅谷独家大王”都说了什么?

(三)

如果你问我未来20年最重要的技术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像200年前的电力一样重要。

——“互联网预言家”  凯文·凯利

选择,一切与机器无关

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之间,未来既可能是乌托邦,也可能是地狱,还有可能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某种世界。如果生活和自由的标准有机会得到提高,但是否值得以牺牲自由和隐私为代价呢?是否存在能够设计出这种系统的正途或是歧路?我坚信,答案就在这些设计师身上。

一组设计师设计出强大的机器人,让人们可以完成此前无法想象的任务,比如用于空间探索的编程机器人;而另一组人则研究用机器取代人类,比如设计出人工智能软件,让机器人可以为 医生和律师的工作“代班”。

有必要让这两个阵营找到互相交流的途径。

我们如何设计这些日益智能的机器、如何与它们互动, 将决定未来社会和经济的本质。这将不断影响现代世界的方方面面,从我们是否生活在一个阶层更加分明(或更加模糊)的世界, 到身为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

对于当今人工智能技术状况的讨论已经突然转向科幻小说或宗教领域。不过,机器自治的现实不仅属于哲学范畴,也不是纯粹的假设性问题了。

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期,机器能够执行很多需要智慧与体力的人类工作:它们可以胜任工厂的工作、驾驶无人驾驶汽车,将人类排除在外 汽车、诊断疾病,也能以人类律师的眼光阅读文件,它们当然也能控制武器,以极高的精准度展开屠杀。

无论是机器设备,还是让它们运转的软件,实际上都是由人类设计的。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对这一过程的描述最为清晰:“我们塑造了工具,而之后,这些工具又塑造了我们。” 

现实情况是,人类将继续决定机器的能力。那些创造了日益强大、自动化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软件的工程师们,将决定这些发明将要增强人类、控制人类还是完全去除人类的存在。 

同样可以确定的是,人类与机器的关系在每一种文化中都呈现了各自的特征。长久以来,日本人都对机器人情有独钟,而在美国,人们在崇敬机器的同时,又多了几分怀疑和惶恐。 

这些都不是什么新问题。

在计算时代的黎明期,应用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 · 维纳(Norbert Wiener)就曾明确指出,智能机器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一些清晰的选择。不过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可选方案仍然仅限于推理与猜测。

如今,随着机器变得自动、敏捷、能够四处移动,工程师、科学家、程序员以及老百姓所作出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即刻发生作用。

今天,机器人学和人工智能软件都在不断唤起人们对个人计算时代早期的回忆。正如业余爱好者们缔造了个人计算机产业,人工智能设计师和机器人学家对技术进步、新产品和它们身后的科技公司都抱有极大的热情。

与此同时, 多数软件设计师和机器人工程师在被问到自己的发明会带来什么潜在影响时都会感到不快,只能频繁地以幽默来转移话题,化解尴尬。但是,问题仍然是必要的。

机器人发展中可没有“盲眼钟表匠”(blind watchmaker)。无论是增强还是自动化,都是由一个个人类设计师作出的设计决定。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