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商业化上的迟疑,到底损害了谁的利益?
第四条也不用说,知乎也在观望,把『在行』观望了出来。『在行』是我很认可的产品,因为他不仅同样是在分享知识和信息,同时也在产生经济价值,行家和学员建立这种关系就是平台最核心的价值。还有更多在尝试的(基于不同咨询方式、不同领域、不同 level 等等),唯独拥有最多所谓行家和学员的知乎没有在尝试。 第五条,知乎真的也鲜有进步。 Timeline 的设置方式无比简陋,只能粗暴地关注用户、话题和问题,感觉像不分青红皂白就推送到眼前了,对于我 90% 都是不感兴趣的内容。收藏夹是很多人看问答的主要途径,因为主题统一。这也催生了读读日报,但读读日报的内容运营同样很差,并没有做出爆款的主题让大家感兴趣。其实我倒觉得先把读读日报在做的放到知乎主产品上做成熟了,再搬迁过去,或者干脆把收藏夹功能先同步到读读日报。知乎最后证明了,他们擅长的还是知乎日报这样的文摘(大概因为创始人都是媒体人?)。 我的这些建议未必靠谱,未来知乎也未必会用这样的途径成就大业,但如果知乎继续不作为,软文之战会接着打个不停,不管是写软文的还是不写软文的,很多优秀作者会离开平台,接着更多读者也会离开。最后,就变成了四年前的知乎,或者段子手的天下。 我当然希望知乎变得越来越好,不过最近的这么多事件频发,算是一种警告:事情正在起变化。是要迎接变化的时候了。 5. 写在最后。当然,我说的也只是基于内容社区运营的发展方向。 而很多网友也提到了不少其他的路子,比如: 职场社交,仿 LinkedIn 导购,仿什么值得买 搜索广告/竞价排名,仿 Quora 媒体,继续知乎日报的路子 也的确是有可能的商业化之路。 但我始终觉得,对于内容最重要的知乎而言,把内容变得有价值是知乎最好的出路。 跑题跑得有点远,希望大家能看懂我在说什么。我写这些免不了被骂,因为政治正确是现在知乎的怪现象,我也没看到微信、豆瓣和微博上有政治正确这一说,大家向来都各玩各的。 最后,如果喜欢我写的答案,欢迎点击打赏。 【作者介绍】刘飞,想当作家的理工男,一个高质量又好玩的微信公号:刘言飞语 (liufeinotes)。 推荐阅读: 1、在创业公司,产品经理应该怎么做?| 刘飞专辑 2、前锤子科技产品经理:怎样成为一名产品经理?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