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二十年深层社会学分析:国家精心策划的产物?
纽约艺术大学提斯克艺术学院的郑奉财教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自己研究韩剧流行的原因,是源于他对韩国知识分子感到很生气,因为后者在谈论韩剧等一系列韩国流行文化席卷全球时表现出了“民族主义的思想,并且是将其作为一项强大的武器来推动”。 根据郑奉财教授的说法,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韩国国内开始出现一种“重视文化产品输出”的策略。“因为韩国意识到,跟中国竞争制造业是愚蠢的,他们已经失去了在这一方面的优势,所以韩国索性远离制造业,转向更有利可图的产业,也就是文化产业和IT产业。所以,包括韩剧在内的韩流的肆虐,某种方面是国家精心策划的产物。” 《经济学人》也分析发现,第一波韩剧大规模流行恰恰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当时韩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暴跌7%,在随后将近十年的萎靡不振时期,韩剧被政府部门视为强有力的文化软实力,期望可以因此扩大韩国的文化产品出口额,以及振兴旅游业。1998年,韩国文化观光部特别下设文化产业局,专门对电视电影等文化产业进行专项管理和扶持,从这一年开始,韩国政府陆续出台文件,明确了文化产业的优先发展地位,为韩剧产业化发展铺平道路。 而到了2005年,韩国政府采取了更为重商主义的做法,在海外推广韩国文化的组织可以获得数百万美元的政府补贴。 韩剧后来在中东地区的“登陆”经过,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政府行为在其中的作用。2005 年,《冬季恋歌》在中东地区“登陆”,当年韩政府还购买《情定大饭店》等韩剧版权,免费向数十家阿拉伯电视台提供播放。后来韩国国际广播电台阿拉伯语广播组,收到来自埃及、阿尔及利亚、也门、叙利亚、摩洛哥、伊朗、土耳其等国家观众的电子邮件数量剧增,希望得到韩剧明星的电话和电子邮箱。到了2007年,《大长今》在伊朗收视率高达86%。 而在制造业上让韩国失去了优势的中国,尽管与韩国历来存在贸易赤字,但是在文化产业上的赤字比工业产品超出10倍。而自2006年以来,配合针对韩国节目配额的减少,“反韩流”和“嫌韩流”的舆论也开始兴起。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