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线:“嘀·的”补贴降 的哥忙不忙?
补贴红利渐弱,市场培育完成,下一个问题是:打车补贴会不会完全取消?嘀嘀、快的等打车软件公司并未回应此话题,但综合分析来看,补贴还将存在,但最终必将取消。 打车软件的使用需求集中在两个方面:便利和实惠。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出租车市场来看,打车软件出现之前,通过传统方式(路边招手,电话叫车)打不到车的矛盾并不尖锐,打车难问题最突出的北京,在上调出租车价格之后也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司机不再拒载),这也是补贴之前打车软件并未爆发式发展的主要原因;而从打车软件的模式来看,没有商业化时间表,即没有成熟的赚钱方式,为两大公司输血的腾讯和阿里巴巴,烧钱也并非为了普及打车软件,造福于民,而是通过打车软件,打通更有价值的移动支付的市场。 根据新浪科技的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取消补贴,将有48.7%的用户弃用打车软件;30.1%的用户选择继续使用,21.2%的用户表示“无所谓”。这表示,若没有补贴,将有一半,甚至过半用户放弃打车软件。 有业内人士分析,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的烧钱战已陷入胶着状态,双方均骑虎难下,因为一方先停止补贴,或许就意味着市场前期投入白费。“快的下调补贴是在计划之内的,因为阿里觉得在手机支付这块,第一阶段市场推广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阿里不再给快的钱,快的也就没法继续优惠了。”艾媒咨询CEO张毅如是表示。 然而,对于阿里和腾讯两大金主来说,投资打车软件的目的其实已经达到——移动支付的普及已经基本完成: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支付打车费,那在餐厅等应用场景中使用微信支付的门槛将大大降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商业模式并不成熟的打车软件未来是否继续进行烧钱大战,意义已经不大,只是在短时期内,他们还将肩负重任。 口口声声喊着“不差钱”和“不着急盈利”的打车软件,将如何面对补贴返现结束后的生存窘境?对此,有专家建议,未来向出租车司机收取管理费,通过广告形式导流或增值,也可以成为打车软件的盈利模式。 显然,当打车软件粗暴式的竞争即将接近尾声时,如何实现自我造血才是当务之急。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