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https://www.051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炮打中移动:你为啥这么招人恨?

发布时间:2014-04-05 14:19:13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已经很少有人去听中移动的解释,不管它是在讲述事实,或是在巧言掩饰!

中移动 新浪微博 中移动香港套餐

2014年4月2日,中移动再次出现在了新浪微博的热词榜上。

当天,中国经济网发表了一篇文章《中移动香港套餐走红:内地生活水平比港高100倍?》(本文结尾附有转载),随后,这篇文章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载,并迅速引发热议,短短数小时内冲上新浪话题榜的第二位。

事实上,如果不考虑官方特意提升权重至第一位的“新浪微博上市”,#中移动香港套餐# 已迅速蹿升为当日晚间时段的最热话题。

这篇文章称,“近日,中移动在香港的68港元(约54元人民币)套餐在网络走红:1700分钟通话,10000条短信,上网流量不限。而价格相似的中国移动内地58元套餐:350分钟,10MB流量。”并指责中移动内地和香港享受的通讯服务存在差距巨大,“有内地用户质疑‘难道我们的生活水平比香港高100倍?’”

对此,中移动在短短数小时后,就向多家媒体发出了一份极为详细的回应声明(本文结尾附有转载)称,香港电信市场和大陆电信市场在行业监管政策、产品设计、资费结构、定价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可互相借鉴,但不宜作简单的价格对比,并列出多条详细理由。

中移动的回应为何如此有效率?

这是因为,它已经不是第一次回应这个问题。

“还近日呢,这已经是一年多以前的话题了。”@我是二姐夫 发微博如此感叹——事实上,中国移动官方声明中所引用的论据,绝大部分都脱胎于这位资深的行业观察者在2013年3月28日撰写的文章《详解中国移动香港"逆天"套餐:别以为他真便宜》。

可问题是,为什么一年前就已经有详细分析的事情,直到一年后,又被翻出来成为热点呢?

原因很简单:中移动已经成为消费者眼中的垄断与剥削代名词,所以对于很多媒体来说,要想红,骂中国移动,已经成为一个颠扑不破,百试不爽的真理。

同样以新浪微博为例,关于截止2014年4月2日21点,#中移动香港套餐#这个话题的讨论总数已经超过81万,而此前24小时内的讨论仅有17000次左右,即使是此前一周,获得的讨论也只有24万左右。

这个数据再一次证明,这个话题已经被翻来覆去讨论过了很多次。

这还不是全部。

资深独立分析师@付亮的竞争情报应用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里回顾,仅在2013年,中移动就经历了央视炮轰、“流量清零”质疑、宽带服务、垄断+利润第一、香港公司资费等多个不同角度的,规模较大的舆论危机。

而且,这些指责几乎每隔几个月,就都会被媒体翻出来添点油,加点醋,再爆炒上一番。

如果算上更多话题的争议与指责,可以说,中移动几乎每天坐在随时喷发的民意火山口上。

客观地来看,在这些舆论争端中,有一些中移动“罪有应得”,但也有一些其实大有商榷余地,甚至在一些问题上,如果真说道理,中移动其实也能理直气壮。

但问题是,当前已经形成的一个态势就是,不论谁与中移动发生纠纷,不论对错,对方都是媒体与民众一面倒支持的奥特曼,中移动则已被贴上标签,成为那只人人喊打的“小怪兽”。

可以说,已经很少有人去听中移动的解释,不管它是在讲述事实,或是在巧言掩饰。

作为一家曾经处在中国改革最前沿的超级公司,中移动为何沦落到如此境地?

在我此前的文章中(您可以订阅微信公众号“科技杂谈”查阅)已经有过分析,这里简单概括:

1、中移动已经成为民众反对国企情绪的祭品。

与其他国企相比,通信更贴近民生,比如两桶油,其消费者相对社会阶层较高,所以对价格敏感度较低,而电信行业已经普遍服务化,大量用户对资费与服务极为敏感,而且这个层面的用户对国企的抵触情绪更强;再加上中移动的规模与利润都是排名第一,不骂你,骂谁?

2、中移动自身问题的积聚爆发。

如今的中移动,已经不是10年前轻身快跑的中移动,过去的规模与成绩;庞大的用户与利润;曾经规模与质量傲视全球,但如今已跟不上时代的2G网络;已经复杂臃肿的管理层级,都是一个又一个包袱,拖累中移动的自身发展与客户服务。

有一句话说得好,用枪打仗拿不回来的东西,要用嘴谈判拿回来,难度是从地到天,同样,如果企业业务、服务等自身基础出了问题,要靠新闻宣传来挽回企业形象,也是难上加难。

3、行业竞争无规范。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在电信行业,尤其是基层,恶性竞争已经到了一个无节操无下限的地步,三家运营商往往相互拆台,如同马克·吐温《竞选市长》一文中那样,不择手段彼此破坏对方形象,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三家运营商都一身污水,整个行业都输了。

以上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内外叠加,最终造成中移动的极度被动局面。

对此,我对中移动的建议是:

1、闻过则改,诚心提升自身服务。

2、如果无过,则加勉之,反正被骂啊骂的,早就习惯了。

3、其实吧,从另一个角度想,被骂也是好事——只有风口上的那只猪,才会知道被风刮是很疼的,要是有一天,其他国企或者腾讯超过中移动了,大家的靶子跟着转移了,那时的中移动,或许反而会怀念现在呢?

附录1、中国移动官方回应

香港电信市场和大陆电信市场是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市场,两者在行业监管政策、产品设计、资费结构、定价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

两个市场有可互相借鉴之处,但不宜作简单的价格对比。

中国移动在香港推出的68港元(约55人民币)3GLite套餐,是香港3G向4G转换过程中的一个临时的特殊营销案例,使用这个套餐也有附加条件。

(一)该套餐实际价格是80港元。因为使用这个套餐必须每月缴纳12港元港铁、隧道、移动电话服务牌照及行政费。

(二)要享受该套餐,必须签约承诺使用套餐至少一年,且原有已选择的优惠方案或者签约期间有更加优惠的方案,客户不能更改套餐。

(三)该套餐所包含的通话、流量还是短信仅限于本地,出港另行收费,出港就比照国际漫游资费收费。按照大陆国际漫游1/2/3元(人民币)资费区估算,香港国际漫游资费的平均资费是中国移动大陆用户资费水平的近10倍!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