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https://www.051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炮打中移动:你为啥这么招人恨?

发布时间:2014-04-05 14:19:13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已经很少有人去听中移动的解释,不管它是在讲述事实,或是在巧言掩饰!

(四)该套餐的本地数据传输最快速度为每秒384kbps。这一速度仅是目前中国移动香港公司的3G最大传输速率42Mbps的1%。

(五)该套餐流量不可用于网络分享及P2P功能 ,不能做服务器,只能自己手机使用。

(六)套餐流量不可用于显示屏大于7寸之装置,即既不能使用笔记本电脑、也不能使用pad。

(七)10000条短信不包含跨网短信,跨网短信0.6港元一条。香港主流运营商就有5个,要享受免费,必须确保发送对象与你在同一个运营商网络上。

3GLite套餐比较适合数据需求低、很少出港的客户,是中国移动香港公司在4G推出后制定的一个特殊营销举措,中国移动在大陆也经常会阶段性推出一些类似的特殊营销举措。

正如大家都亲身感受到的,中国移动手机资费综合单价与十多年前相比下降幅度已超过80%。与此同时,中国移动还不断加强与国际运营商的谈判,下调美国、韩国、新加坡等242个出访国家和地区的漫游费;而对全球80个热门出访国家和地区实行漫游上网业务“3元/6元/9元”新资费,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全球国际漫游上网资费整体居高不下的现状,把“简单、实惠、方便”回馈给了广大客户,较好的避免了客户在国际漫游过程中,因为漫游地运营商结算价格过高而出现“天价流量”。

附录2:中国经济网“炮轰”文章

中移动香港套餐走红:内地生活水平比港高100倍?

中国经济网4月2日讯(记者 张浩然)近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在香港的68港元(约54元人民币)套餐在网络走红:1700分钟通话,10000条短信,上网流量不限。而价格相似的中国移动内地58元套餐:350分钟,10MB流量。面对内地和香港享受的通讯服务存在如此大的差距,有内地用户质疑:“难道我们的生活水平比香港高100倍?”

经记者调查发现,同样作为中国移动的用户,内地与香港不仅在套餐资费标准方面内外有别,在包月流量清零和携号转网方面也被区别对待,内外不一的政策无疑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有业内人士表示,“倡议运营商从优化流量套餐、取消剩余流量过期清零、允许携号转网等突出矛盾入手,促动通信业的消费业态同步成熟。”

中国经济网记者就此致电中国移动有关工作人员,截至发稿,记者仍未得到正式回复。

争议一:资费标准内外有别 香港套餐被称“逆天”

近日,网上爆出中国移动在香港地区的68港元套餐:1700分钟通话,10000条短信,上网流量不限。有用户拿中国移动在内地推出的58元3G套餐进行对比:350分钟,10MB流量(各地不一),短信则单独收费。同是中国移动用户,花几乎同样的钱,套餐的资费标准差距却如此之大,被调侃为中国移动的“一国两制”也就不难理解了。

经记者调查了解,上述走红的套餐在中国移动香港公司的官网上可以查到,套餐名为“3G Lite服务计划”,据其宣传语介绍,“每月只需68港元,即可享用3G服务”。记者发现,其实68港元的套餐价格实际应为80港元(约64元人民币),因为还须每月缴纳12港元的港铁、隧道、流动电话服务牌照及行政费。

不过,80港元套餐的确包含了1700分钟通话、10000条短信和不限流量上网,即使该套餐的本地数据传输速度被限制为最高每秒384kb,如此优惠依旧让用户惊呼“逆天”。

有身在香港的内地留学生这样评价,“同一家公司一墙之隔,差距不免让人心寒”。

其实,不仅仅是3G套餐,记者调查发现,中国移动在香港推出的4G套餐,也比内地优惠不少:128港元的套餐(约102元人民币),包含1G数据流量及1800分钟的本地通话时长;218港元的套餐(约174元人民币),包含5G数据流量及无限使用的本地通话时长。

而中国移动在内地推出的4G飞享套餐中,138元的套餐包含600M的国内数据流量及500分钟的国内主叫分钟数;238元的套餐包含1G国内数据流量及1000分钟的国内主叫分钟数;388元的套餐包含2G国内数据流量及2000分钟的国内主叫分钟数。

由此看出,同样100元左右的套餐消费,中国移动香港4G套餐的数据流量几乎是内地的两倍,通话时长为内地的三倍多,而对于办理了200元及以上套餐的用户来说,两地享受的流量和通话服务差距更大。

除此之外,中国移动在内地各省市区套餐中的数据流量,仅限在内地使用,不包含港澳台地区。而有媒体指出,中国移动在香港则推出了一项特色服务,无论是1G还是5G的套餐流量,均可在香港和内地共享使用。另外,内地4G套餐外流量按照0.29元/M收取,而在香港,根据所选套餐的不同,套餐外流量则分别为0.06元/M和0.03元/M。

争议二:流量清零内外有别 惯例难掩区别对待

运营商通行的包月流量月底清零政策至今一直饱受诟病。此前曾有湖南律师刘明将长沙移动告上法院,认为手机上网套餐流量月底清零不合理,“我花钱买流量,可是为什么超出的流量要交费,没用完的流量不累计?难道没用完的流量我没交钱吗?”中国移动方面则回应称,套餐优惠本身已将流量费用大大降低,而相应限制使用时间,剩余业务量不结转至次月,也是国内外电信业的通行做法。

但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深圳市消委会近日发布的《深圳市信息消费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近七成消费者认为运营商手机流量按月清零做法不合理。

而根据《南华早报》2013年12月20日的消息,中国移动香港公司已推出了一个“50px”数据交易平台,允许4G用户向其他用户出售没用完的数据套餐流量。

据了解,用户通过该平台,可以1GB为单位交易未使用的套餐流量。卖家能自己定价,每单位流量的价格为15港元至60港元之间。而且卖家可以随时查询交易情况、调整价格和新订单数量,该平台会为买家自动搜索最合适的套餐,买入的数据于当月使用即可。

有内地用户指出:“同一个中国移动,在大陆包月清零,在香港不但不清零还允许你卖多余的。这都还在国内没出国呢,能不能不这么的一国两制”。

据悉,2014年1月,上海三大运营商宣布推出手机上网流量季度计费方式,率先打破“流量清零霸王条款”。但有用户对此并不买账,曾有人在网上发起“对于手机流量季度包,你怎么看”的调查,162个参与网友中,56%的人认为这个新政策是换汤不换药,希望每月都不清零。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