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https://www.051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果壳做“在行”,究竟行不行?

发布时间:2016-02-22 18:10:47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倪叔的网站
导读:有一种恨叫做:前任,那是经历过:初遇见时的欢喜及满怀对其未来的期待,然后相处的平淡之中逐渐消磨直至麻木,最终因失望而走向憎恶的复杂情感。

曾经“在行”带给倪叔的美好想象在于:通过在行的模式能够挖掘出这座城市中真正有趣的人,比如:豆瓣/知乎上的深度用户,这些人不知名但有趣鲜活,而让倪叔失望的现实是,在行团队选择了一个狭隘的价值取向:B2C。

B2C即所有上“在行”的行家,都要经过官方提供的统一的单一价值标准进行验证与审核,于是就铲除了:在行在行家选择上的:高度同质化+唯title化;

打开在行app,除开少数成名已久的人物有跨界经历之外,大部分的行家都是混迹各个互联网公司的某总监/创始人/投资人,在诸多的title背后却未必有几分才情与趣味,若无业务关系实在不必花钱一见,而若有业务关系,托个朋友关系必能见上,又何必要靠手机做媒?

而在行宣扬的6000+行家,根据地域一割裂,再加上价值单一取向后的高同质化,给用户留下的选择空间还有多少?倪叔辛苦蹲守一年,看完杭州站全部的348位行家资料后有兴趣一见的不到5位……

一个糟糕的互联网公司的可怕就在于:它敢于假定自己可以全面预测用户的需求,并自大的以此意淫出一个准入标准,贯彻执行自以为是的假品质化,而忽视平台产品自身原本就包含的多样性……

o2o经验咨询本是一个好方向,奈何交到不善商业经营的果壳团队手里,将一把好牌打至如斯境地,实在可恨又可悲。

上线一年无重大改进,产品团队毫无建树

但如果倪叔对“在行”运营商务团队的厌恶,还只是50分可以忍受的话,那么倪叔对在行产品团队的恨至少得1000分!

以致于倪叔想要说一个听起来有点荒谬的猜想:如果姬十三把在行产品团队全开了,或许是目前在行最佳的破局之道!

倪叔敢于出此恶言,是倪叔通过观察确认:在行产品自上线一年已来就没有过任何有意义的重大改进,并且伴随有对平台模式理解的重大错误:

首先,是上文提过的狭隘的定义了平台的物种多样性:

运营bd团队只做顺手的事情可以理解,产品团队不坚持正确的方向就是不作为啦;

其次,忽视了平台个体的活跃度:

从上线到现在,所有行家除开一张整体个人页之外,再没有任何可以在平台上做内容/做互动来推广自己的位置与机会,于是一个以人这么特殊商品为纽带的平台,硬生生做成了一片死寂的货架;

所有辛苦bd来的行家一旦完成入驻,除开接单就和平台无关啦,而行家作为平台中最核心的个体而言,既然没有任何活跃度可言,而且也没有任何活跃度可以运营,于是运营只能做审核,BD只能不断重复拉人……平台价值沉淀何在?

“将帅无能,累死三军”这句话用来形容产品经理的工作真是一点错没有,对于能把在行产品做到这个地步的产品经理,我只能说:随便请一个BAT的产品实习生都绝对比他好。

产品上对平台模式的错误定位,配合上一年运营后呈现出来的:细分市场需求不旺,团队运营效能不足,o2o运营成本高歧,盈利无望融资无门等窘境,对于曾经一度寄予厚望的在行产品,倪叔除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一声叹息之外,再无一言可对。

可以预见的是,在今后的几年中,我们将继续听到和“在行”有关的声音,但它和很多注定在互联网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的产品一样,它会逐渐不再重要,直至走出我们的视线以外……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