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https://www.051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移动互联 > 通讯 > 正文

中国移动舆论危机不断,缘何成为全民公敌?

发布时间:2014-04-05 06:18:57 所属栏目:通讯 来源:站长网
导读:仅在2013年,中移动就经历了央视炮轰、“流量清零”质疑、宽带服务、垄断+利润第一、香港公司资费等多个不同角度的,规模较大的舆论危机。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仅在2013年,中移动就经历了央视炮轰、“流量清零”质疑、宽带服务、垄断+利润第一、香港公司资费等多个不同角度的,规模较大的舆论危机。而且,这些指责几乎每隔几个月,就都会被媒体翻出来添点油,加点醋,再爆炒上一番。如果算上更多话题的争议与指责,可以说,中移动几乎每天坐在随时喷发的民意火山口上。中国移动“罪有应得”,还是恶意竞争使然?

中国移动 香港套餐 中移动香港套餐

2014年4月2日,中移动再次出现在了新浪微博的热词榜上。

当天,中国经济网发表了一篇文章《中移动香港套餐走红:内地生活水平比港高100倍?》(本文结尾附有转载),随后,这篇文章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载,并迅速引发热议,短短数小时内冲上新浪话题榜的第二位。

事实上,如果不考虑官方特意提升权重至第一位的“新浪微博上市”,#中移动香港套餐# 已迅速蹿升为当日晚间时段的最热话题。

这篇文章称,“近日,中移动在香港的68港元(约54元人民币)套餐在网络走红:1700分钟通话,10000条短信,上网流量不限。而价格相似的中国移动内地58元套餐:350分钟,10MB流量。”并指责中移动内地和香港享受的通讯服务存在差距巨大,“有内地用户质疑‘难道我们的生活水平比香港高100倍?’”

对此,中移动在短短数小时后,就向多家媒体发出了一份极为详细的回应声明(本文结尾附有转载)称,香港电信市场和大陆电信市场在行业监管政策、产品设计、资费结构、定价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可互相借鉴,但不宜作简单的价格对比,并列出多条详细理由。

中移动的回应为何如此有效率?

这是因为,它已经不是第一次回应这个问题。

“还近日呢,这已经是一年多以前的话题了。”埃森哲分析师@我是二姐夫 发微博如此感叹——事实上,中国移动官方声明中所引用的论据,绝大部分都脱胎于这位资深的行业分析师在2013年3月28日撰写的文章《详解中国移动香港"逆天"套餐:别以为他真便宜》。

可问题是,为什么一年前就已经有详细分析的事情,直到一年后,又被翻出来成为热点呢?

原因很简单:中移动已经成为消费者眼中的垄断与剥削代名词,所以对于很多媒体来说,要想红,骂中国移动,已经成为一个颠扑不破,百试不爽的真理。

同样以新浪微博为例,关于截止2014年4月2日21点,#中移动香港套餐#这个话题的讨论总数已经超过81万,而此前24小时内的讨论仅有17000次左右,即使是此前一周,获得的讨论也只有24万左右。

这个数据再一次证明,这个话题已经被翻来覆去讨论过了很多次。

这还不是全部。

中移动“罪有应得”?

资深独立分析师@付亮的竞争情报应用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里回顾,仅在2013年,中移动就经历了央视炮轰、“流量清零”质疑、宽带服务、垄断+利润第一、香港公司资费等多个不同角度的,规模较大的舆论危机。

而且,这些指责几乎每隔几个月,就都会被媒体翻出来添点油,加点醋,再爆炒上一番。如果算上更多话题的争议与指责,可以说,中移动几乎每天坐在随时喷发的民意火山口上。

客观地来看,在这些舆论争端中,有一些中移动“罪有应得”,但也有一些其实大有商榷余地,甚至在一些问题上,如果真说道理,中移动其实也能理直气壮。但问题是,当前已经形成的一个态势就是,不论谁与中移动发生纠纷,不论对错,对方都是媒体与民众一面倒支持的奥特曼,中移动则已被贴上标签,成为那只人人喊打的“小怪兽”。

可以说,已经很少有人去听中移动的解释,不管它是在讲述事实,或是在巧言掩饰。

作为一家曾经处在中国改革最前沿的超级公司,中移动为何沦落到如此境地?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