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党、段子手们为何都很难成为内容领域的顶尖高手?
有时同样转载一篇内容,有人会加上大量自己的解读,会费尽心思把排版做成自己习惯和喜欢的样子,但有人却只是简单粗暴的复制粘贴,这背后,也一定会有区别——前者的内容,处处体现着背后有一个具体的“人”的存在,而后者,则给不到用户任何强烈的感知,即便有感知,也是用户对于作品原作者的感知和认可,这种认可,与作为一个转载者的你无关。 在前者的状态下,你所推荐的内容与你的“人”,也有一种“合一”的感觉,而后者却没有。孰优孰劣,用户是会有感知的。 我看过很多做内容的朋友,他们有的本是一个内心丰富无比的文艺女青年,却为了逢迎讨好用户而要去天天编段子;有人不得不为了“阅读量”等这样的KPI天天绞尽脑汁去想一些哗宠取宠的标题;还有人则总是在追热点,或是试图模仿最新最火的各种内容形式。 我觉得,他们的状态其实很惨,因为他们的内容背后展现的,已经不是真实的自己。 就像我们说的,一个做内容的人,其实是让自己的内容代表自己去与用户交朋友。但,如果你的内容所展现的都不是一个真实的、诚恳的、性格鲜明的你,用户如何能够相信你? (八) 最后,我还相信,一个做内容的人,其个人价值会与他依靠内容获得用户认可的能力成绝对正比,而只会与他依靠内容吸引用户眼球的能力成阶段性正比。 也就是说,如果你只是能够依靠内容吸引用户眼球,短期博得流量,那你的个人价值是有天花板和上限的,且这种上限会到来得很快。 但,如果你能做到的事情是能依靠内容获得用户的认可,那你的个人价值会越来越大,且没有上限。因为你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它一定会随时间的变化而越来越强,且认可你的人也一定会越来越多。 举个不一定特别恰当的例子,二者的区别,好比“冷笑话精选”这种所谓自媒体大号,与“罗辑思维”间的区别。前者短期可以爆发,迅速获取流量,但时间长了,用户感知其实很弱,作为用户也很难对之形成很深的信任关系。 但后者,也许有人会反感,但只要你真的认可了罗振宇的观点、理念等,你会越来越无比相信他,愿意相信他给你推荐的大多数东西。 所以,我们来总结一下好了,假如你也喜欢做内容,想要在内容上能够做出来些牛逼性感的事情,我能给你最诚恳的建议,是下面这些——
最后,坦白说,我觉得做新媒体或者做内容这件事可能并不是适合于所有人的。它需要对内容有所热爱,更适合那些时常能够有所感触、有所思考、喜欢表达的人。 但对于那些真正喜欢做内容的人来说,这一定是一个好时代,希望你可以不负自己,不负这个时代。 到此为此,关于内容运营的事和人,我讲完了。作为一个对内容有点儿情结的运营,这部分我讲得略多。下一篇连载,我会聊聊关于如何激发用户参与、用户互动积极性的一些原则。 周四见。 本文为三节课(sanjieke.com)发起人黄有璨的连载,在未来1-2个月里,每周二、四,你可以在三节课微信公号看到这个连载,遇突发事件除外。 三节课是首家互联网产品主题学习社区,免费提供最系统的产品 + 运营课程学习,定期出品有深度的产品观察 + 评论。 如需转载,请联系三节课,并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