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往事:秦国人与香港人的吊诡对决(上)
到了2002年,距离张卫平和张艺谋第一次制作《有话好好说》已经过去了7年,嗅觉敏锐的资本家嗅到了空气中越来越浓烈的味道,这股味道如燃烧的烹油一般沸腾炸裂,深入到这群处于产业食物链最顶端的人的骨髓和血管之中,向他们展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时代的新景象来。 然而,即便如《卧虎藏龙》在内地市场的票房也不过只有1400万元,这时期内地最成功的商业电影导演是冯小刚,但他受众广泛的电影在内地的票房最高也从来没有超过5000万元,而《英雄》仅制作成本就超过了3000万美元,是截至当时中国民营资本运作的成本最高的电影。 从来没有奢望涉足过商业成功的张艺谋忧心忡忡,曾经担任《卧虎藏龙》制片人之一、此时监制《英雄》的江志强没有多少信心,张卫平自己也没有底气。 此时,黑泽明离世已经四年。 张艺谋他们清楚,在那部成本1100万美元创下当时日本电影制作成本记录的《乱》遭遇市场失败之后,黑泽明就失去了执导高成本电影的机会,此后直至逝世的十多年中,这位曾经在外国人眼中代表了亚洲电影最高水平的大导演仅仅拍摄了三部抒怀作品并最终郁郁而终。 天边的那朵云,黑泽明等了一辈子,然而最终发现天地之间不过了然一身。 《英雄》中身着肃杀黑衣严阵以待的秦国士兵的箭阵掀起了大风,张艺谋则紧张地等待着起风后的结果。 顺流逆流 拍卖厅里的空气在颤抖,仿佛大地都在燃烧。 2001年11月,《英雄》的音像版权的拍卖此时在中国大饭店里焦灼进行,起拍价是80万元。就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拍卖开始之前,张艺谋与江志强忐忑不安,他们担心如果流拍了以后如何去发行这部电影,张卫平自己预期的底价是500万元,之前《我的父亲母亲》的成交价则为25万元。 最终,这场拍卖的落槌价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780万元。野心勃勃的张卫平兴奋地告诉张艺谋,《英雄》的票房能过亿,后者对此感到不可置信,觉得只要两千多万就满足了。 张艺谋等人在43届柏林电影节上 来源:berlinale 十三个月后,这部集齐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等明星的电影正式在全国公映。 《英雄》在全国14条院线42家影院同时启动,在0点到2点的一次性放映中,该片达到了75.6万元的票房纪录。首映三天,这部电影的票房就达到了5240万元,内地票房达到了2.5亿元,创下国产电影记录,最终,这部武侠电影的全球收入高达1.77亿美元。 伴随着秦王宫里的嘶嚎与咆哮“大风”箭雨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观众重新走进电影院的同时,在南边的香港,《无间道》也同样大卖。 这部当年夏天正式开机仅仅用了26个工作日就拍竣的电影上映时,有记者询问主演刘德华对它的票房预期,这位见多识广的明星略有些拘谨地表示,帮助自己获得金像最佳男主角的《暗战》成绩有2000万,而《无间道》应该会更高一些。 在这部警察和黑社会份子互相卧底的电影上映时,刘德华和刘伟强已经马不停蹄地赶往内地拍摄贺岁电影《老鼠爱上猫》。 面对气势汹汹的《英雄》和《哈利·波特与密室》(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的竞争,《无间道》毫无惧色爆发出了惊人的市场潜力,在上映后连续十多天成为当日票房冠军,每天的票房都在百万以上,仅仅一周该片的票房就超过了3000万港币。 工作人员每天晚上都会按时给刘伟强报告票房成绩,这个曾经悲观地抱着“如果这部戏不卖座,我就考虑转行了”预期孤注一掷的导演每晚都是在接到电话喜报后的喜悦中入睡的。 在2003年头两个月的香港电影院中,梁朝伟左右互搏,最终还是《无间道》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在2个月的放映周期中它收获了超过5500万港币的票房,不仅击败了当年引进的好莱坞电影和《英雄》成为香港年度票房冠军,也成为不考虑通货膨胀情况下截至当时香港影史上票房成绩第四高的电影。 尽管在商业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两部电影却遭遇了冰火两重天的口碑。 观众毫不吝啬对《无间道》的欣赏,“精英救淡市,无间破纪录”成了当时香港人对这部电影最由衷的赞美和期望。 在西方评论界,张艺谋这部色彩浓郁、在叙事上借鉴了《罗生门》的作品获得了广泛的赞誉,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影评人罗杰·艾伯特(Roger Ebert)给出了三星半(四星最高)的评价,《时代》(TIME)杂志则将其评为2004年度十大佳片之首。直到今天,这部电影在 Metacritic 和 Rotten Tomatoes 上的评分依然分别高达85和95。 中国的批评家们对于《英雄》的意见却莫衷一是,在电影的美学范畴上,人们褒贬不一。 然而,中国的自由主义份子和知识精英阶层对这部电影主题的看法最终逐渐统一并达到了惊人的一致,双张合力炮制的这部商业巨制被视为一部思想落后保守、在意识形态上犯下不可饶恕的政治不正确倾向的电影,最激烈的批评者将《英雄》抨击为一部向权力谄媚、为秦始皇翻案的毒草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