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https://www.051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移动互联 > 通讯 > 正文

电信业十大隐性侵权现象揭秘:擅自更改消费套餐

发布时间:2014-03-12 19:45:54 所属栏目:通讯 来源:站长网
导读:不同于瑕疵商品或明显侵权行为带来的侵害,有一些侵权行为更加“隐性”地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这些侵权行为或不能为消费者所认知、或不能及时引起消费者注意、或由于商家的垄

霸王逻辑在作祟

其实,石先生的经历非常普遍。“该活动当月申请,下月生效,月末最后一天不能办理”、“每月月末最后一天00:00至24:00不能办理套餐变更业务”、“每月月末最后一天19:00无法办理。”类似这样的表述屡屡出现在移动运营商的业务办理规定中。

每月最后一天除了缴费外,为什么办理其他业务有诸多限制?有运营商给出的解释是:“月底要结账,各营业厅的计算机系统将关闭。”或者“办理套餐变更需要时间处理,最后一天不受理这样的业务。”

“消费者应该随时都能办理套餐服务,今天变更就可以从今天生效,没有说这个月更改下个月才能生效这么一种说法,更没有说系统收钱可以,变更服务就不可以的说法,这些都属于霸王逻辑。”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

刘俊海认为,这种托词与其说是运营商的系统软件无能,不如说是见利忘义的经营理念作祟。市场经济就是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但是决定性作用的主体是两个:一个是企业,一个是消费者。市场说了算不等于企业一方说了算,他应该是企业和消费者共同说了算,两者相比较而言,更应该是消费者说了算,市场经济归根到底是消费者说了算的经济。

 吸费软件

山寨手机一度是吸费软件扎堆的重灾区。一些外观时尚、功能齐全的山寨机缘何价格低廉,就在于这些手机中大多预装有吸费软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偷流量、扣话费。

近几年来,吸费软件也开始盯上了合约机。福州市民林女士表示,自己的三星合约机开始使用后,每个月的话费均为100左右,但是上个月莫名其妙光流量就被扣了500多元。

因为自己从来不上网,这样高额的话费让林女士非常警觉,所以她就到运营商处交涉。几经交涉后,运营商承认可能是其中的预置软件后台运行导致的,于是向林女士退还了流量费。

尽管交涉还算顺利,自己的损失得到了赔偿,但是让林女士担心的是,这款手机以后会不会再出现同样的问题,因此她只能关闭数据业务功能,如此一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智能手机几乎变成了2G的手机。

【点评】吸费软件大行其道,致使用户流量和资费无端“蒸发”,消费者的知情权的公平交易权受到了严重侵害。

须明示吸费软件的收费明细

近日,欧盟委员会在总部布鲁塞尔召开商讨会,邀请了世界各大手机软件制造商和营销商一同讨论关于内置收费的问题。会上欧盟委员会方面特别强调:软件销售商不得以任何形式的手段欺骗或误导消费者,也不能用虚假广告和活动促销作为幌子煽动消费者购买某款软件。如果有内置收费,销售商则必须在销售页面明确声明各项费用的具体款额,让消费者明确知道享用一款软件到底要付出多少成本。

而在国内,为了解决目前国产手机中存在的应用预装乱象,2013年11月,国家工信部开始实施《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规定,未经用户同意,生产企业不得在移动智能终端中预置收集修改个人信息的、消耗流量的、损失费用的、泄露信息的、影响正常功能或通信网络安全运行的软件。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