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https://www.051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移动互联 > 通讯 > 正文

电信业十大隐性侵权现象揭秘:擅自更改消费套餐

发布时间:2014-03-12 19:45:54 所属栏目:通讯 来源:站长网
导读:不同于瑕疵商品或明显侵权行为带来的侵害,有一些侵权行为更加“隐性”地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这些侵权行为或不能为消费者所认知、或不能及时引起消费者注意、或由于商家的垄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罗海勇曾表示,制作恶意软件投入很少,租用一个服务器一年才几千元,但年收入可达几千万元,“这比贩毒的利润都高”。

去年9月深圳市中院审理一起恶意窃取用户手机话费的案件,涉案公司通过在用户的手机内植入恶意扣费软件,在不到两年时间里,窃取用户手机话费6000余万元,这一方面佐证了罗海勇的结论,另一方面更让人们对吸费软件充满了警惕与恐惧。

正是这比贩毒还高的利润吸引着手机生产厂商、和电信增值服务提供商(Service Provider,缩写为SP)“前仆后继”地投入这一行当,长此以往,这已经形成了一条收益颇为可观的非法利益链条。

吸费软件大行其道,致使用户流量和资费无端“蒸发”,消费者的知情权的公平交易权受到了严重侵害。2010年年底,工信部就联合国家工商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整治手机“吸费”问题的通知》,相关作为虽有收敛,但是除草难除根,春风吹又生。

即使身为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也曾受到吸费软件的困扰。此前他曾用积分兑换了某运营商的定制手机,结果里面预装了不下20款软件,很多软件用处不多,但是却不能卸载,且时常会出现提示,称自动更新完毕。这些预设软件直接导致用户流量飙升,客户“被消费”仍浑然不知。这些软件若要删除,只能刷机重装,而一旦刷机则运营商不再保修手机。

刘俊海表示,手机生产厂商将吸费软件装到运营商拥有控制和管理能力的手机上,由此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失,作为运营商也要承担责任。

此次《通知》能否斩断盘亘在这个行业中的利益链条,起到釜底抽薪之效,还有待观察。

宽带“变相”绑定电话

2013年10月,湖北工业大学的学生遇到了办理宽带必须绑定手机的情况。据该学校学生介绍,安装电信宽带必须绑定电信手机号,且每月还需要在网费之外缴纳28元的手机月租,即使手机号闲置这部分费用也要交,手机一旦停机,宽带也会关闭。

据电信的工作人员介绍,电信为学生提供了4种宽带套餐,最后一种套餐是不需要绑定手机号的,因此并不存在捆绑销售的问题。

不过湖北工业大学的学生不这么认为:“其他三种套餐是4M的宽带,而不绑定手机号的套餐是2M宽带,2M的宽带经常掉线且网速奇慢。”

多位湖北工业大学的学生认为,电信的做法实际是一种“变相”的强制绑定。2M网不仅速度慢,而且网络不稳定,所以只要稍微上网多一点的机主,都会选择4M的套餐,这样一来必须绑定手机号。

对此记者致电中国电信总公司,其新闻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全国各地的套餐都不同:“有些公司会推出一些优惠活动,前提是消费者绑定手机或者固定电话,不过我们规定各地都应当向消费者提供‘单宽带’(不绑定固话或手机)的产品服务,消费者可以选择只办理宽带业务不绑定手机。”

据记者了解,此前在北京等地,还有运营商要求消费者在办理宽带时绑定固定电话的情况。

禁止合约机机卡分离

山东省德州市市民王先生在联通营业厅购买iPhone合约机不久,手机不小心进了水。他到联通指定的维修点后,被告知需要更换主板。

他原以为换了主板就能正常使用,可不到一个月就发现手机停机了。

“我当时以为是欠费,特意到营业厅去问,这才知道联通对iPhone合约机还有个机卡不能分离的协议,像我这样因为手机维修而更换手机的(即把电话卡临时插到别的手机上使用的情况),还要提前登记才能不被停机。”王先生告诉记者,“后来我多次申请加投诉,折腾了快一个月手机才重新恢复使用。”

“这中间解释、卡号重新开通耗费了近一个月,我原先预交的电话费里一个月的套餐流量就白白损失了。”王先生气愤地说。

联通客服人员表示:“iPhone合约计划政策规定,只有在机卡不分离、绑定使用的情况下,才能享受补贴优惠政策,合约期1年至3年不等。”

联通内部的知情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用户在拿到手机后是会受到监测的,禁止机卡分离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用户的‘套机’行为(有的消费者向运营商购入iPhone合约机后,转手把手机高价卖掉,同时还能使用手机卡里的电话费)。”

 机卡被迫分离不能视为违约

去年年初的数据就已显示,运营商合约机份额已占全部手机销售的20%左右,目前各大运营商为了维护自己的消费者群体,都推出了合约机的营销模式,而且规定机卡不能分离。

记者从一份《中国联通客户3GiPhone合约计划业务协议》中看到:“如发生机卡分离、欠费停机、销户等行为时,则甲方(消费者)构成违约,乙方有权取消对甲方的优惠政策,并有权对甲方的用户号码做停机处理、对iPhone终端进行锁定。”

事实上,机卡被迫分离的情况很多,如手机被盗、损坏等。据了解,这种情况下联通先给消费者“判刑”,认定其为机卡分离,进行停机处理。如果消费者属于手机丢失或者损坏的情况,可以再向联通方面“申诉”,“申诉”需要出具相关证明,如损坏检测证明、被盗报案证明等。

但这种情况下话费应如何返还,运营商因这种情况对手机卡进行停机处理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如话费照常按月扣除,但因停机这部分钱不能使用)应怎么办,运营商在合同中未作详细说明。

联通客服人员在接受咨询时表示,只要被认定合约机出现机卡分离,无论当月手机卡是否使用,都会照常扣除套餐费用。

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副秘书长朱巍认为,运营商笼统规定只要机卡分离消费者就违约,但机卡分离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合约机出现故障去维修造成的机卡分离不可避免,所以这一条款应视为霸王条款,基于此,当消费者由于维修而导致机卡被迫分离的行为不能视为违约。

“消费者的机卡被迫分离后,一旦被停机,消费者需要提供种种证明才能使手机重新启用,这给消费者增加了很多负担。此外无论手机卡是否使用都照常扣除套餐费用,涉嫌强制消费。”朱巍表示,但也不能否认的确存在消费者“套机”的情况,部分消费者信用存在问题。

 故障合约机“三包”难

2013年12月31日,毕女士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西路一家联通营业厅购买了一部价值1199元的某品牌合约机,毕女士的这部手机却成了烦心事。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