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往事:秦国人与香港人的吊诡对决(上)
陈凯歌已经拍出了不被市场接受的史诗作品《荆轲刺秦王》,李安和《卧虎藏龙》的名利双收则为西方世界和更广阔市场接纳中国武侠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遇,最具人文气质的两位中国导演已经为张艺谋指明了这场前所未有的视听和商业实验的所有绝路和通途。 但是,中国电影市场此时却是一地沉疴。 戴锦华曾经以“冰海沉船”来形容20世纪末期的中国电影处境。她以尖锐的笔调这样写道:风雨飘摇的中国电影业开始变得裂隙纵横,终于1998年开始在戛然有声间碎裂。 事实上,中国电影的沉沦持续了将近二十年。 从1979年到1991年,中国电影观众总人次共下降了一半,放映场次下降了20%,到1992年时,总票房只有19.9亿元,观众总人次降至105亿,发行、放映收入分别减少了17.9% 和15.7%。 到1995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首次跌破10亿元大关,1999年的票房收入只有8.1亿元,成为九十年代票房收入最低的一年,至下一年,票房也恢复到9.6亿元而已,到2001年时,票房再次出现下滑到9亿元。 中国电影产业云诡波谲的地方在于,电影市场的衰败和电影市场化的步伐几乎是一致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嬗变。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