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https://www.051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编程要点 > 资讯 > 正文

AI 如何改造产业?两位教授与三位企业家分享了这份万字锦囊妙计 | 2018 T-EDGE

发布时间:2018-12-21 03:44:19 所属栏目:资讯 来源:钛媒体TMT
导读:副标题#e# 2018年,产业互联网成为被多次提及的关键词。 不论是9月30日腾讯宣布进行第三次架构变革时,马化腾提出的“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还是在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百度总裁张亚勤谈到百度的数字化3.0:“是在完成人与信息、人与服务的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AI 如何改造产业?两位教授与三位企业家分享了这份万字锦囊妙计 | 2018 T-EDGE


2018年,产业互联网成为被多次提及的关键词。

不论是9月30日腾讯宣布进行第三次架构变革时,马化腾提出的“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还是在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百度总裁张亚勤谈到百度的数字化3.0:“是在完成人与信息、人与服务的连接后,将迎来人物互联、万物互联。”原先在C端(消费者)展开激烈争夺的BAT等头部公司,正将战略重点转移至B端(企业)。

制造、金融、医疗、汽车、物流、通信……如今,这些曾在互联网浪潮下被称为“传统行业”的领域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当中,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落地,成为这些行业迎来效率升级的重要推力。

围绕“AI 渗透实体”这一议题,在12月15日的2018 T-EDGE全球创新大会上,钛媒体联合创始人刘湘明,与昆山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李昕、小鱼易连联合创始人兼CEO袁文辉,MATRIX首席AI科学家、清华大学副教授、英伟达合作教授邓仰东,麦仑科技CEO谢清禄,十一贝创始人兼CEO杨威,共同对AI 在实体行业的落地场景、难点、商业化前景等话题进行讨论。

谈及AI落地场景的难题,钛媒体联合创始人刘湘明将这一过程比喻为“手里有了锤子找钉子”。对此,十一贝创始人兼CEO杨威表示在判断AI落地的场景时,一般需要两个标准:一个是消费者是否需要;第二个是目前AI 的能力能不能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

“我们特别注意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今天还不是特别成熟,尤其是在复杂场景下,所以这样的环境对人工智能给出了很好的包容度,我们就可以大规模的快速建立闭环,在闭环基础上来发展人工智能的智力水平。”杨威表示。

昆山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李昕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他看来,AI项目在开始阶段不应该把目标设得非常高,但是要保证每一小步都能带来足够的反馈。

李昕以他曾经在银行落地金融类AI项目的经验为例:虽然在这个项目中用到的AI的算法非常简单,但以后可以不断迭代和提高,很多时候大家在AI的基础上都很差,因此只要有一点点的AI,就能够有很大的改进。

而在国家特聘专家、MELUX麦仑CEO谢清禄看来,技术上的优势则成为麦仑科技落地AI 的重要壁垒,早在2012年前后,凭借原创的算法,他带领团队就已经参与了公安系统的“天网”大脑以萨YISA平台的工作。

“麦仑团队拥有独有的算法,代码实现能力很强,一直在前线做事情,接受了最优质的教育,但不在大学做学术。麦仑团队的战略定位,一直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 基于万亿张图像智能分析的算力积累,麦仑把手掌变成了“原生码”。准确率超过人脸识别百万倍,可实现百亿人次 0.3 秒闪速识别。谢清禄说,目前麦仑MELUX掌握的手掌脉络微特征识别技术为世界独一家。

“麦仑团队有很深的行业理解和大项目的研发、部署和实施经验。人工智能实际不是一个行业,这是一个时代,一种新工具、新模式,对于我们来说,应用闭环理所当然,很容易做。”谢清禄表示。麦仑“仙人掌”智能系统,将替代卡片、现金和二维码。这一划时代的技术,将开创AI时代全新的生活方式。

而在落地场景以外,真正将AI与自身业务结合,还需要与内部资源进行更深入的联动,对于如何形成这样一套完整的商业闭环,MATRIX首席AI科学家、清华大学副教授、英伟达合作教授邓仰东则谈到了当中的难点以及解决方案。

“我个人体会闭环的困难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理论知识需要去结合;另外一方面(产业人士)即使愿意跟你交流,有数据共享的问题。我是学电子出身的,要理解高铁和柴油机,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对我们而言,办法一般来说就是去聊、去了解,放下姿态跟人家沟通。”邓仰东说。

谈及AI 的商业化闭环,小鱼易连联合创始人兼CEO袁文辉表示超过用户的预期很重要:“一个新的技术要让大家接受,至少要(比传统)好十倍,或者便宜十分之一。”

袁文辉举了线下问诊的场景做例子——在西藏的某个病人需要北京的专家做一个会诊,这时候人工智能识别算法就能发挥作用,可以给初步的告警和结果,结合专家经验做最后的诊断,决定说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治疗。更重要的是,通过线下流程转换成互联网化、数字化的方式,费用和效率都能得到大幅提升。

以下为2018 T-EDGE 全球创新大会中“AI渗透实体”论坛的嘉宾分享实录,经钛媒体编辑后发布:

钛媒体刘湘明:王坚教授曾经提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聪明的年轻人都做人脸识别?答案是觉得比较赚钱,那有没有别的识别可以深度的应用?我们上午聊了,好像看着是高科技的时代,但是我们做了很多其实只是在小条条框框里面做创新的事情,能不能把视野放大是个问题。

所以今天我们邀请了很多人工智能领域落地有心得的嘉宾来跟大家做分享,请每个人先用两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下自己。

李昕: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最早是卡耐基梅隆大学博士毕业,在那做教授做了十年,最近加入杜克大学,回国到昆山,参与昆山杜克大学的筹建工作。

我个人在过去十几年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在各个不同行业,包括制造业、商业、教育等不同的行业内的数据分析,最近我也参与了几个初创公司的组建以及研发任务。

钛媒体刘湘明:李昕教授很谦虚,郭台铭夸他是世界知名的制造业数据分析专家。

袁文辉:我来自小鱼易连,我们是一家创业公司,做的事情很简单,通过语音视频方式让人和政府或者企业连接起来,像以往我们通过全球的电话网络,让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高效。

随着4G网络的发展和5G的推出,在将来我相信能够连接我们和政府、企业的不再只是局限于音频了,更多是音视频相结合,这就让更多业务可以利用人工智能享受巨大的效率提升。

邓仰东:我是清华大学邓仰东,跟李昕教授是同学。我毕业之后回国在清华工作,我研究的领域以前比较偏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现在逐渐转到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工业大数据的分析。

今天我来这,一方面是我本人有很多和大数据的结合,比如中车集团高铁的数据和制造业重型装备的预测分析的工作,我所在的MATRIX是区块链和AI技术结合的公司,通过AI技术改造区块链,也用区块链技术发挥AI的长处,这里我们做一些医疗方面的AI的工作,也做工业大数据的工作。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