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如何改造产业?两位教授与三位企业家分享了这份万字锦囊妙计 | 2018 T-EDGE
最近八年,我在国内创立了两家公司,第一个公司是以萨YISA,目前以萨YISA成为了天网大脑。天网是世界上最大的图像视频网络,连接了 3 千万个探头,每周产生 1 万亿张图像和2.5 亿小时的视频。以萨警务平台技术先进,在实战应用中的性能极其优异,该系统支撑了国家公安部和全国 30 个省市超过千个厅局的核心业务。 麦仑科技是下一代微特征识别AI技术企业,通过手掌脉络微特征技术,把手掌变成了人的原生码。这项技术比人脸精确百万倍,人脸识别特征只有80个至280个点,麦仑的手掌脉络微特征点是数百万个,基于万亿张图像智能分析的算力积累,麦仑FVR 全脉闪速算法,通过 HOR 感知人无法看到的“掌脉”全维脉络,把手掌变成了“原生码”。准确率超过人脸识别百万倍,可实现百亿人次 0.3 秒闪速识别。麦仑“仙人掌”智能系统,将替代卡片、现金和二维码。在大流量轨道交通、地铁公交、机场海关、社保行政、刷手支付、活体证件、金融服务和安防系统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空间。这一划时代的技术,将在2至5年内颠覆性地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开创AI时代全新的生活方式。 “十年前,出门不带现金寸步难行;十年后,银行卡、信用卡、购物卡、地铁卡、公交卡等各类卡片,将成为历史。” 杨威:我是十一贝杨威,十一贝是将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到了比较复杂的消费者生活决策领域,例如保险、人力资源等领域等,这件事有两个特点:第一,整个决策的复杂度非常高,是网络结构,而不是单点结构;第二,从消费者面对自己的生活状态,面对未来的规划和自我认知这个角度的应用和理解。帮助消费者实现智能决策,除了有技术之外,还会有一系列的产业协同者,我们就需要组建一个平台,一同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钛媒体刘湘明:请各位嘉宾介绍一下,你们的AI落地应用的场景是什么? 杨威:我们公司目前在两个场景中间做落地,第一是保险领域,第二是人力资源领域,主要还是职业规划上的。我可能就保险领域多做一点介绍。 在整个中国,老百姓对保险并不太看好、不太喜欢,但是保险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整个产业一年的保费规模接近四万亿的水平。整个产业规模很大,且和老百姓息息相关,但老百姓不喜欢它,这个里头有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个是保险产品本身是基于未来,可能老百姓会觉得不太吉利,这是一个感情上的东西;还有一个比较理性的分析,是保险业的产业,它是对未来的分析,保险产业有非常先进的技术和逻辑能力,他们才构建了这样的能够在人类社会中运行几百年的产业。 大家经常认为保险业是国计民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消费者跟保险行业打交道的时候是非常弱势的,消费者对自己的情况能了解到三分之一就不错了,很多时候没有能力驾驭这些数据和信息,做一个正确的决定,这个时候我们经常会觉得,保险业很欺负人。 反过来讲,保险产品是基于未来才交付的,提供的是一个智力服务,这有点类似于会计师、律师,但保险从业人员把它做成了体力活动,所以我们说人工智能无论是样本量还是逻辑能力上,都能帮助整个保险业的服务者为消费者提供有效的决策和服务。 这个过程目前我们测试的效果还不错,大概能够提高消费者两三倍的接受度,也聚集了几千位高质量从业者使用我们的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钛媒体刘湘明:如果我要买保险,怎么使用您的服务? 杨威: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自己买保险的时候有没有风险,我们可以通过跟你交互得到你的信息。比如一段对话,从人在听人在理解,变成机器听和理解,从而形成认知风险的测评表,如果你认同这个测评表,那接下来会推给你新的产品方案。 谢清禄:麦仑科技的战略定位是下一代微特征识别AI技术公司,微特征定位的不是指纹、不是掌纹,而是手掌内部的脉络微特征,人类的手很神奇,浩瀚的脉络里面密密麻麻,最细能到5微米的直径,包括动脉、静脉、纤维,信息极其丰富。麦仑的FVR算法,通过数百万个微特征点,把人的手变成了个人的“原生码”。 人脸识别技术,全世界有很多人做。人脸的特征是80至280个,只能做辅助应用,比如进入北京南站时,乘客先用身份证和高铁票扫一下,然后再刷一下脸,这是人脸识别的辅助性应用,核心是车票和身份证,没有它们是不可以的。 但是,手是很神奇的,通过麦仑独特的算法,借助人工智能实现了新的生活方式。比如通过麦仑的“仙人掌”系统,乘客可以刷手上下地铁、进出写字楼等等。目前,人们有很多卡,麦仑“仙人掌”的第一个目标,是取代各类卡片,银行卡、信用卡、购物卡、地铁卡、公交卡等等,都将成为历史。人工智能技术,非常的神奇,我们是聚焦微特征识别的头号专家,掌我世界,以后生活就是靠这个“手掌”了。 钛媒体刘湘明:的确听着很诱人,如果弄掌纹,怎么录入进去? 谢清禄:非常方便,我们发明了 HOR技术,手刷一下就能录入,录入方式我们叫“321”,三秒录入,两步,可以用一辈子。“321三秒两步一辈子”,非常方便,目前全世界我们一家在做这个。 这种方式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高精度:手有非常多的信息点,我们的技术通过这么多高精度的信息点,可以几十亿几百亿次没有错误;另一点是超高速度,可以实时展现出来,所以未来会看到我们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发展。 邓仰东: AI是一个技术,要结合到工作流程中才能有用,这和以前的方式不一样,带来的问题是它的一致性不是那么好。 我们对这块的工作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肺癌的检测,早期检测肺癌的手段,我们只会做技术,很多人说AI领域技术不重要,但是我不完全同意,因为我只会做技术,我们有公司的合作伙伴,他们解决前端的数据,从前端采集标注一系列的问题,提出问题,我们做的是肺结节检测,那是早期的检测,我们合作的公司有合作的医院,他们能落实,我们用数据分析,放在医疗资源不是那么丰富的地方去用。 另外一部分的应用我们落地在高铁,中国的高铁有一千多个传感器,每秒传回来的数据以兆来论,我们拿这个数据做三件事:第一件是坚定状态,我要知道这个火车没有潜在的故障如果有故障要有紧急的处置;第二个如果有故障是要停车还是回站再做修理,修理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做修理;第三件事针对整个车队,站里有几十列高铁列车,我要有最佳的维修时机什么时候对车进行检测,需要准备多少配件,做的是这样的状态监测,后勤的规划,故障的维修,主要是这几块。 (编辑: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